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章 和大人的一丘之貉

何志輝、趙德安對視一眼,這是他倆商量了多次作出的決定。

明年恩科試一試,不行的話就捐資入仕。

“那你們現在豈不就要啟程了?”

“張正禮、周文舉他們都沒回鄉,就直接啟程進京了。”

何志輝、趙德安他們跟張敬不一樣,人家是憑真本事考中的,他們則是作弊得來的。所以對乾隆四十五年的恩科真心不報啥希望。

只不過他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又已經中了舉人,甭管怎麼中的吧,那不上京趕考一趟豈不是遺憾終身?

至於雙雙落榜了怎麼樣?

那就捐資入仕途啊。

反正他們是舉人了,在士林中地位再低下,還能低得過筆帖試麼。

送走了上京趕考的何志輝和趙德安,趙亮又跟江哲好好的聊了個通宵。

之後還有其他一連串的事情。

比如彭功昌那裡的,烏三娘那裡的,還有柳氏,以及梁行舟。

這些都需要趙亮親自決斷。

不然你讓彭功昌來拍板幾顆小樹苗的下一步發展規劃麼?

這太不利於趙亮對‘基層’的把握了。

五顆小樹苗經過了這幾年的沉澱後,實力已經逐漸接近了臨界點。

除非是轉變發展規劃,要不然任他們這麼發展下去,那五棵樹苗的老巢就很難確保安全了,

倒不是說豫西南各縣的民團駐軍會對他們產生多大的威脅,而是因為滿清在南陽汝州等地施行的治安策略,使得小樹苗們獲得的養料越來越充足,自身體量在迅速的增強增大。

就跟北宋王安石變法失敗後,舊黨人物抨擊保甲法一樣,滿清現如今在南陽等地大肆的設立民團,那最終導致的結局也是殘民害民的。

區別是王安石出臺保甲法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因為變法阻力巨大,舊黨根深蒂固,新黨又急於求成,使得好好的政策被底下人念歪了。而滿清在豫西南州縣施行民團的時候,卻根本就沒想著那麼多。

他們設立民團組織團練就是為了限制剿滅‘賊匪’的,至於這樣做的後果會不會叫一些百姓更加的飢貧交迫,那根本就不再他們的考慮範圍呢。

沒有實實在在的利益,誰願意天天出錢養團練民勇啊?

那可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無底洞啊。

就跟陳州府當初的民團一樣,那時候看似遍地都是民團的陳州府,可仔細瞅瞅,除了趙家支援的龍路口民團之外,其他的大小民團可不都是個空架子麼?

偏偏豫西南的官府盯的嚴格,不允許有空架子。可官府又不拿出大筆的錢糧支援,只憑底下計程車紳鄉紳,如何能長久以往的堅持下去?

最後豫西南的民團就只能變成徒有其表的虛架子。

看似有那麼多的人,可實際上這些人都是被士紳地主們用極小的代價‘徵召’的,自己整日裡餓著肚子不說,還耽擱家裡的農活,這般的民團民勇,那隻能起到反作用不是?

再加上手中握著民團計程車紳地主們,其實際權力已經在無形中被放大許多,哪怕官府並不承認,但鄉土之間的權柄更加的聚集在他們的手中,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當官的都睜隻眼閉隻眼,放任鄉土間的族權紳權不斷擴大,自己自當沒有看見。因為他們很清楚底下計程車紳地主們的不滿。

可這樣一來苦的就更多是當地的普通百姓了不是?

有幾個人在手中權柄增加的時候,還能保持如一啊?那太難了。

所以得滿清之助,那些本該被嚴密絞殺的小樹苗們,現在反而正迅速成長。並且隨著滿清政策實施時間的延長,這一現象正愈發明顯。

不過當地的官府也不全是笨蛋,在發現自己難以有效遏制‘敵人’的時候,他們也會使出一套套的陰謀詭計。

那最簡單有效的法子就是派臥底。

林子一大啥鳥都有。

當五棵樹苗從小幼苗發展到今天之後,他們的體量已經增長了許多輩,這個時候你就很難再確切的關注到沒一個人的異動。

那稍有不慎就極可能暴漏行蹤、駐地以及物資儲備之地。

前兩者倒也不算啥,可要是藏糧食軍火的老巢被官軍逮到了,這些樹苗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這些年若不是靠著外頭輸送的糧食和軍火,他們怎麼可能在官軍的如此縝密封鎖之下熬的那麼久了?

行蹤、駐地屁都不是,糧食軍火卻是他們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