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的大海上,兩艘塊頭龐大的紅單船正疾快的行駛著。
在季風的推動下,它們現在的速度已經超出了五節,照這樣的速度,再有六七天他們就能見到曾母大島了。
而那個曾母大島,就是後世的納土納主島,也就是原先的安不納島,現在的“安波納島”。
後者是荷蘭人改的名字。
按中國人的叫法,那還是曾母大島。
當年鄭和下西洋的時候,永樂大帝旨意,萬生嶼,安不納。就是安然居住不需納貢的意思。
而“曾母”是因為當年留住於此的一干船工是以曾沅芳為代表,他老孃足足活了九十多歲,這才有了‘曾母’二字,才有了曾母大島和後世人所熟知的萬里石塘曾母暗沙。
此地距離臺海足足有三千餘里,但在如今的季節裡,順風順水的紅單船,十來出頭的時間就足以從臺海之地駛到這兒了。
雖然現在的曾母大島已經不似張傑緒當初還活著的時候的光景了。
曾經盤踞曾母大島自立一方的張氏族人,現如今早就風吹雨打去。可曾母大島上已經是華人說了算。
也所以,往來南洋的諸多華商船隻,都以曾母大島作為一個固定的補給點、停靠地。
從北邊來的商船到了這兒就幾乎是到目的地了,而從南洋回大陸的船隻在經過了曾母大島後,茫茫幾千裡海路上就再無靠得住的地方供他們歇息補給了。
蔡牽站在桅盤裡,舉著望遠鏡警惕的打量著四周。
南洋可不是太平無事的地方,這裡看似平靜的海面保不準就隱藏著無盡的危險。對於他們這樣的遠洋商船而言,惡劣的天氣還只是次等的威脅,最大的威脅是那些洋匪海盜。
前者是專門打劫商船的,比如整個東南都赫赫有名的六旗幫;而後者中的一部分還兼職經商,或者說他們的本職工作是經商,在經商貿易的同時兼職海盜。
畢竟茫茫的大海之上,毫無道德正義可言,只需要瞅準了機會,弱肉強食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也因為那些人的本職工作是經商,所以他們下手的時候才會更加狠辣,這是為了滅口,為了防止訊息走漏。
倒是六旗幫的那些人,很多都是劫財不要命,只要你不堅持反抗到底。
作為船隊的瞭望員,蔡牽覺得自己這工作挺無聊的,茫茫的大海上全都一個顏色。初開始看還有點趣,慢慢的就覺得太無聊了。
他現在非常後悔貪汙高薪而報名了瞭望員,他現在都羨慕死那些待在船艙裡的炮手了。
他們可以上課,文化課,有充足的時間來學字識字。
還可以去宣講員那裡聽說書。
蔡牽到現在也不懂得宣講員是幹啥的。
那劉老頭之前就是個說書的,除了在海上不暈船外,除了給大夥兒說書逗樂外,他還能幹啥?
就這點屁活兒,劉老頭那的銀子竟然比他還多。
所以蔡牽就更加羨慕識文斷字的人了。
自幼家貧的蔡牽,少年時就父母雙亡,自己孤身一個流落到霞浦縣三沙港,以漁船主打工。
要不是被雲霄幫的高薪給吸引了,他現在還在霞浦打魚呢。
這兩天風挺大的,但天氣不怎麼好,晚上看不到半點月亮和星星,白天也看不到丁點的太陽。在孤寂無邊的大洋上茫然的行駛著,要不是船隻裡還儲備著豐富的飲水和食物,那真的是讓人毛骨悚然。
艙室內,朱渥正抱著一本摘抄看的津津有味。
這些都是關於蘭芳的記錄,也有很多關於羅芳伯、江戊伯、吳元盛、劉臺二幾個蘭芳主要人物的記述,還有跟蘭芳不對付的埔頭公司的黃桂伯、明黃公司的劉乾相,以及和順公司的謝結幾人的記述。
這裡頭黃桂伯和劉乾相都已經撲街了,倒是和順極其興盛。
因為和順公司是做礦業的,他們是十四家華人金礦公司的大聯合,是婆羅洲華人中的另一股強大力量。
不止人數多,還都敢打敢拼,在蘭芳的崛起過程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
甚至可以說沒有和順公司,那就沒有現在的蘭芳共和國。
因為在蘭芳崛起之前,稱霸婆羅洲的華人組織是天地會。其首領劉三伯是蘭芳崛起道路上所遭遇的最強大敵人,幾度打的羅芳伯丟盔棄甲。
可就跟那句西方的諺語說的一樣,上帝欲使其毀滅,必先使其瘋狂。
劉三伯打敗了蘭芳之後,壟斷了整個大米市場的產銷,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