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前松鶴樓已經送到了一份酒席。
廚子們都清楚這是給誰吃的,那一個個是全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手藝。
趙亮也是時隔許久才再來品嚐京城松鶴樓的手藝。
這剛一入口就叫他點頭稱讚,京城松鶴樓的廚子手藝是又有進步了。
一道清湯獅子頭,簡直是完美。
清談不淡,肥而不膩。
淡黃色的獅子頭,浸泡在乳白色的高湯,旁邊點綴著兩片青菜,清清爽爽,簡簡單單。
拿起筷子輕輕夾開一塊,放進嘴裡,瞬間就化成了濃郁的肉汁,整個味蕾都歡騰雀躍起來了。
而烏魚蛋湯呢,湯汁顏色金黃,口味鹹鮮清香,烏魚蛋片潔白滑嫩,湯汁黏稠適中,與烏魚蛋片融為一體,滑潤爽口。
趙亮只是下了一筷肉丸,喝了一口湯水,就已經對松鶴樓的廚子們點讚了。
很好麼。
沒有躺在功勞簿上混日子,還能繼續用心研究菜品,只要有這股勁頭在,松鶴樓日後便是沒了特供也倒不了。
至於精心煨制的佛跳牆就更是讓人滿意了。
反正上輩子趙亮他也沒吃過正宗的佛跳牆,現在喝著湯吃著海鮮,就已經覺得很美味了。
他這個整日裡好吃好喝的嘴都說很美味了,那佛跳牆一經被松鶴樓推出,就立馬名揚京城,也就丁點不奇怪了。
“我怎麼感覺這味道比平日裡吃的還要再美上三分了?”
菜過三巡酒過五味,那吃喝就已經放在說話後頭了。
和琳先挑起了話頭,一句話就讓和珅趙亮全都大笑了起來。
“希齋兄這話可不能亂說,傳出去了,我松鶴樓的牌子都要立不起來了。”
別看滿清皇宮裡頭至今都是一日兩餐,但外頭的王公貴族們,早就從心的一日三餐走起了。
和珅今天還拉來了和琳作陪,因為他知道趙亮的酒量很厲害。
“全京城的酒樓飯莊都倒了,你家的松鶴樓也倒不了。味道擺在那裡呢。只要手藝好,京城有的是款爺捧場。”
和琳口裡的‘款爺’還是從趙亮這兒學來的。
“不過這松鶴樓如此的賺錢,近來怎麼不見你家再有新分號開業啊?”
和琳奇怪的問。
他可是知道京城松鶴樓每月的收益是多少的,他哥只憑著松鶴樓的分紅,小日子就過的別提多美了。
再加上趙亮於嶺南的生意也有分紅給他哥,和珅的年收入絕對吊打九成九的在京官員。
近來都已經準備置買鄰居家的宅第,打算在來年起一個更大的宅院了。
“松鶴樓這塊招牌憑什麼能立得起來?原因你們也都知道。那不過是秘方佔了便宜,而不是真就有那麼多手藝拔尖的大師傅。”
“如果可以,我當然也願意再開幾家分號了,這東西來錢不算太快,可它穩當啊。但那秘方越來越難湊齊,裡頭有幾種東西,真是花錢都難買到手的。”
趙亮一副另有苦衷的樣子,和珅和琳兄弟當然不會去問他那配方究竟缺了哪幾種,反而揪著趙亮話裡的‘不恰當’猛批起來。
“松鶴樓那麼賺錢,你竟還嫌來錢不算太快,過分了,明堂你真太過分了。”
和琳現在因為哥哥和珅的勢,已經從筆帖試升為了工部郎中,正五品的官兒。
那他的正當收入有多少兩呢?
官俸,一年80兩銀子,80斛糧米,也就是四十石糧食。
這點糧食也只多夠他家上上下下主人僕人消耗的。
而區區八十兩銀子那在京城算個屁啊,和琳是和珅的兄弟,每月他光是官面上的往來吃喝送禮就不會小於這個數字了。
要不是進了乾隆朝後京官也有了飯銀,也就是養廉銀子的另一種說法,大體跟地方上的養廉銀子數額彷彿,五品官不到一千兩,再加上“冰敬”、“炭敬”之類,讓和琳勉強能顧著體面,他真就要伸手向和珅要錢使喚了。
當然,和珅也體量兄弟生活的不容易,銀錢方面根本不需要和琳開口,每月就都變著花樣的送去和琳府上了。
再加上和琳成婚時候趙亮送的重禮,所以和琳的日子還是過的很滋潤的。
但和琳也是真缺錢。
現在聽到趙亮竟然說日進斗金的松鶴樓來錢還不快,和琳心中是真的懵逼。這都不算快,那什麼算快啊?
趙亮說這種話,那還讓不讓他和琳和希齋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