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抱歉啊,昨天的第二章竟然重複了,已經更改,已經更改。
“老天爺啊,讓雨停了吧。這該死的地方,我再不願意來第二次了……”
居鑾城外。不知道多少趙家兵士兵在埋怨著。
但卻也只能這樣的埋怨著。
因為他們不可能放棄到手的優勢,讓阿都拉曼起死回生。
雖然這半個月裡他們無所事事,等於是白拿了半個月的戰爭津貼。
那可是五塊銀元啊。
但區區五塊銀元跟阿都拉曼比又算的什麼呢?這塊肥肉吃下了,足夠他們人人大發一筆橫財,真要讓他從自己的嘴邊溜走,才後悔莫及呢。
趙耀穿著雨衣淌過泥濘的山坡路面,途中還滑了一跤,但總算回到了山坡上半部的營帳裡了。
然後第一時間就把雨衣給脫了下來。
這種以帆布為底兒,外面加上了桐油和魚鰾膠這種東西,的確能隔水隔溼,但它也太熱了。
這東西有些不適合在南洋用,倒是很適合在北地裡用。
涼風吹颳著趙耀赤條條的身子,後者一點也不覺的冷,反而感到很舒爽。
沖洗一下身子,迅速換上一身乾爽的短裝後,趙耀坐在帳篷門口,望著嘩嘩嘩的雨水,無聊的望著天。
這兩天雨水又小了,從中雨轉為小雨了,趙耀誠心的祈禱它早點滾蛋,要不然他整個人都要閒出毛病來了。
不過居鑾城外的兵馬卻是越聚愈多。
現在除了趙家兵外,還有蘭芳兵馬,以及瑪穆的王國新軍。
蘭芳人是在確定荷蘭人真的‘不行’了後才決定出兵的,而且也只是一千人不到。
瑪穆的王國新軍也才一千來人,而且內裡有一半是此前俘虜的柔佛兵。
這兩部人馬都是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的,但他們的出現,他們的存在,本身就已經具有著非凡的意義了。
這會大大降低趙家的色彩,淡化趙家的存在感。
甚至依照著與趙亮的約定,羅芳伯在決定摻入一腳的同時,宣傳就已經開始了。
現在整個蘭芳國的軍民商農就都知道,蘭芳已經跟荷蘭人開打了,並且聯合趙家的船隊,現在一舉殺進了柔佛,只需要把一個叫居鑾的地方再拿下來,柔佛從今往後那就是蘭芳的小弟了。
或許不久之後就會有‘真像’在蘭芳國流傳,但有了蘭芳搶先一步的宣傳,那‘真像’到底是不是‘真像’,可就說不一定了。
這種事兒,只要能搶佔一個先手,那就很有意義了。
最重要的是,跟荷蘭人簽訂協議的人,真的就是蘭芳的重要人物江戊伯。
那可是蘭芳的二號大佬啊。
然後柔佛王國的國王瑪穆還會親自前來坤甸,在這裡跟羅芳伯簽署約定,到那一步時候,假的也是真的了。
趙家的存在感無形中就會被消弱很多很多。
趙亮現在還不敢太浪的。
南洋又不是歐洲,跟東南沿海交往甚密,他可不敢‘開疆擴土’。
就是那獅子洲都是蘭芳的。
不然訊息傳回內地了,傳進乾隆耳朵裡了,哪怕是和珅在上頭,也保不住他。
居鑾城外,超過來自趙氏莊園的民兵也全部換上了蘭芳的旗號。
對比從內陸趕來的那三千人,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了南洋的天氣。在這裡,連日下雨那是很常見的事情,幾乎每年都能遇上一次,甚至三兩次。
不過連日的降雨雖然讓城外的進攻部隊很不好受,可城內的阿都拉曼軍也難受的很。
降雨讓野地變成了泥潭,漫過腳踝的淤泥讓所有的人都提不起進攻或反擊的話題。
守在居鑾的柔佛兵根本就沒出擊的意圖,那他們就只能挨炮了。
在大雨過去後,任衝立刻叫人在陣前搭建起了一溜兒戰棚。
把一門門火炮轉移到戰棚裡,然後他們就能放心大膽的對著居鑾開火了。
而居鑾的守軍呢?他們手裡根本就沒有火炮。
阿都拉曼的火炮大部分都丟在獅子洲了,然後又在之前的城外陣地攻防戰中丟個精光,包括彭亨那邊的軍隊,他們本身就沒幾門火炮,還要留一部分看家,剩下的幾門也在之前的戰鬥中被盡數打掉。
現在他們是隻能捱打,無力還手。太多的人在暗自埋怨自家的炮兵,為什麼就那麼廢柴?
而且居鑾雖然是一座城市,是一座山城,但是不要把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