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步行,已走遍天下各部,而且就在民眾之間。
伯禹是崇伯鯀之子、夏後部的君首,他不僅繼承了崇伯鯀的一切,而且找回了崇伯鯀曾失去的一切,彌補了崇伯鯀一世的遺憾與未成。但別忘了崇伯鯀是怎麼死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伯禹與重華有殺父之仇。
帝堯退位後,三苗叛亂並牽連到了丹朱。重華鎮壓了三苗,丹朱至今卻安然無恙,帝堯也仍在平陽城中享受天子之遇,重華甚至至今都未正式宣佈遷都於蒲坂。他這麼做不僅為是顯示恭謙,並保全了帝堯的一世美名,恐怕也是給下一任天子看的吧?
重華清楚今後必將禪位於伯禹,卻說自己不願意像帝堯那樣仍守于都城皇宮,最希望的結局,就是自放遠遊。
虎娃又說道:“你不是今日方知這個結果,當年任命伯禹為中華治水之臣時,就已知曉吧。”
重華坦然道:“我的確早已知曉,但伯禹確實是最適合之人,若不任用他,我又會成為怎樣一位天子?……你看看如今天下,這不就是我所希望的嗎?我做到了!”
若說重華不擅權謀、心機不夠深沉,那恐怕世上就找不到更擅長權謀手腕、心機深沉之輩了,否則他怎麼能成為中華天子?
其父瞽叟與其弟象受到天下人的恥笑,那麼引人注目的活著,卻成全了重華的賢德美名。也曾有人對此有微辭,但這並不代表重華做錯了、瞽叟等人做對了,他只是順勢為之。
若沒有手腕的話,重華又怎能收拾中華糜爛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