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制,有所增損。太祖之後,太宗、真宗、仁宗又皆有更張,這世上可有萬古不變的祖宗之法?”

章美答道:“各代之法,雖有增損,卻難違天地常理。如節用愛民,即便萬世萬代,也不可違逆。這常理便是祖宗萬古不變之法。”

宋齊愈見他應得好,提起了興致,立刻回擊:“王安石變法,何曾違背這節用愛民的道理?正因冗官、冗兵、冗費拖得國用不足,百姓疲弊,百年祖宗之法已難革其弊,他才創制‘民不加賦而國用饒’之新法。”

簡莊聽到,冷聲道:“民不加賦而國用饒?這田地有限,人力有數,生財有度,不加百姓賦稅卻能增加財富,天下豈有這憑空生財的法術?難道不聞巧婦難為無米炊?要生國家之財,除去剝扣百姓之財,還有第二種辦法?”

宋齊愈知道簡莊這見解來自於其師程頤及司馬光,宋齊愈也早已想過,立即答道:“這財不但要會生,更要會省,會用。同一鬥米,笨婦人和巧婦人兩個,吃進嘴裡的數目大不同。笨婦人不會儲藏,被老鼠偷吃掉一些,黴掉一些,淘米撒掉一些,又煮煳一些,吃到嘴裡恐怕半鬥都沒有。王荊公便是那巧婦,還是這一斗米,他盡力將那些偷掉、黴掉、撒掉、煳掉的米都救回來存好,這便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簡莊一時語塞,章美接過來問道:“說來固然好聽,但王安石新法中哪一條做到了不加民賦?”

宋齊愈答道:“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均輸法、免役法,皆是民不加賦之良法。頭一條‘方田均稅法’更是立竿見影。天下田地,官吏豪強佔了十之五六,卻有不少隱匿瞞報,或是逃避稅賦,或將賦稅轉嫁於小農。而下戶小農就算想瞞,那區區幾畝地又怎麼能瞞得住?不多收已是萬幸。方田均稅法重新丈量天下土地,根除隱匿,增加賦稅。這豈不是民不加賦而國用增?但這一條首先觸怒了這些大田大地的官吏豪強,所謂怨聲載道,其實大多是這些非富即貴者貪酷無理之怒。真正的百姓民聲又怎麼能輕易傳到天子耳中?”

江渡年早已不耐煩,不等章美答言,搶過話頭:“果然是說著好聽。你難道不知那些胥吏?他們到鄉間丈量土地,官吏豪強不敢碰,只對下戶小農百般刁難,任意妄為,不是增了稅,便是減了田畝,這些年竟開始追究田契,多少農戶田地被指為違律,田產被強行收歸官府?”

宋齊愈最不喜這樣首尾顛倒、本末不分,立即反問道:“這究竟是法之錯?還是人之過?法若錯了,便來論法;法若沒錯,便是執行人有過。將人之過歸罪於法,豈不是因噎廢食?司馬光以來,眾人非議新法,大多都是這樣不問根本,因人罪法。”

章美道:“好,你要論法,我們便來論法。你方才說怨恨新法者,只是富貴之人。我來問你,怨青苗法的,也全都是富貴之人 ?朝廷既已收了百姓賦稅,又生出這謀利之計,與市儈爭利,這便是你所言民不加賦之良法?”

宋齊愈答道:“判斷法之對錯好壞,當看它設立的緣由。青苗法之前,每年開春及秋收之前,農戶新陳不接,衣食難繼,沒有餘錢買種,只得向富室商人借貸,利息往往翻倍。借兩鬥還三鬥,已是看顧了鄉里情誼。青苗法正是為解民困而設,青黃不接之際,官府借給農戶錢,只收二分利息。這救急之法,有何不當?”

章美反駁道:“你可知各地官府以借貸之數來評定優劣,州縣官為爭個優評,不管農戶需不需要,強行借貸,等要還貸時,又百般催逼,多少農戶因還不了這錢,賣屋賣田,賣妻賣兒,甚而流亡逃難?”

宋齊愈笑起來:“你這又是本末不分,將法之對錯和法之施行,又混為一談。施行失當,該去查問州縣官員,豈能將這些錯全都歸之於法?”

田況一直捏著兩枚棋子不住揉搓,發出的聲響越來越刺耳,這時,他猛地停住手,也加入論戰:“借本鄉本地商人的錢,多少還念些人情舊誼。借了官府的錢,則容不得半分通融。下戶小農,寧願借商人倍息的錢,也不敢碰官府這二分利。這樣的法,不管好壞,最終都是給州縣官吏一個施虐於民的新由頭。”

宋齊愈回擊道:“一個治病的良方,因為庸醫胡亂用藥,害到一些病人,便要連這方子也一起毀掉?”

樂致和原本極少說話,這時也忍不住高聲道:“是藥三分毒,即便是扁鵲、華佗,也不敢在倉促之間,胡亂開出一道方子,隨意讓人用。何況這天下之大,僅憑王安石一人,妄造出這些新法,是非對錯未曾檢驗明白,便大肆推行於世。這不是貽害天下是什麼?”

宋齊愈立即反問:“若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