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煌言出面,把入緬的南明軍和四川的夔東義軍都召集起來,召開一個統一的軍師會議是王新宇的主意。當年南明之所以沒辦法像南宋那樣同清劃江而治,就是因為南明派系林立,彼此之間誰都不服誰,在大敵當前的時候,還在兄弟鬩牆,自相殘殺,而且好幾次,都是在大好形勢之下內訌,導致功虧一簣,這才讓清軍抓住機會。
別的人不說,就說郝搖旗,也幹過這種事情。
何騰蛟為了一己私仇,利用郝永忠去進攻反正的陳友龍。
陳友龍反正以後,先後佔領靖州、黎平、武岡、新化、寶慶,同收復常德地區的堵胤錫、馬進忠部互相呼應,大有一舉拿下長沙之勢。
誰知郝永忠突然從陳友龍背後發起攻擊。
陳友龍毫無防備,全軍潰敗,帶著殘兵敗卒逃入廣西向永曆朝廷訴冤。陳友龍軍既在何騰蛟挑起的內戰中被打垮,不僅趁勝進攻長沙的計劃破滅,寶慶府也被清總兵張國柱、參將魏守職重新佔領。何騰蛟導演的南明軍隊自相火併,使湖南清軍得以喘息。打了很久以後,何騰蛟指揮的軍隊才攻下永州,然後再次佔領寶慶,延誤了收復全湘、東救江西金聲桓、王得仁的時間,後果十分嚴重
。
這裡說一下,何騰蛟雖然和史可法一樣是忠臣,但他們誤國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使得南明敗在他們手中。
還有各種派系之爭,也就是因為派系之爭,李定國發兵廣東,攻打新會,朱成功根本不放在心上,拖拖拉拉,最後導致李定國兵敗新會。就連張煌言都避免不了捲入派系之爭,他一直想讓延平王交出監國之位,恢復魯王監國。在魯王的問題上,張煌言和朱成功都有矛盾。
到了孫可望和李定國內訌。孫可望降清,徹底斷絕了南明最後的希望。
回想起之前的事情來,郝搖旗十分後悔。他時常感嘆,若不是當年聽了何騰蛟的話。向陳友龍發起攻擊,局勢也不會敗壞到今天的地步。
本來因為姜鑲反正,清軍數萬精銳被拖在山西,江南形勢一片大好,卻因為明軍連續的內訌。朝令夕改,整整浪費了近一年的時間。何騰蛟私仇耽誤國事自然是罪魁禍首,但他後來被清軍所殺,王夫之等人就一起指責闖營乃是禍害,其中尤以郝搖旗為甚,認為郝搖旗火併陳友龍是東南大局敗壞的起因。
遭到文人的指責,郝搖旗心灰意冷,絕望到極點。他決定寧可戰死也不會降清:你們文人罵我是罪魁禍首,可是你們都投降了,我最後卻戰死了!此時他就只想以自己的生命來證明自己的愛國之心。
鄭成功南京之戰的慘敗。令郝搖旗認為,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接下來的局勢更是令人擔憂:咒水之難,緬甸扣押了永曆。
誰知道在這緊要關頭,不遠萬里來到緬甸的瓊州軍卻把緬軍打得頭破血流,還配合李定國擊敗了吳三桂的入緬大軍,李定國斬殺了清軍大將穆佔,瓊州軍擊斃了清軍大將愛星阿和卓羅貝子。擊敗了吳三桂之後,無後顧之憂的明軍包圍了阿瓦城,最終救出永曆。在此期間,又橫掃安南。救出首輔郭之奇。
之後,朱成功聯合浙軍再次入江,瓊州軍隨後趕來,先是奪取杭州大敗江南清軍。又連續奪取江南多座城池,最後閩、浙和瓊州三路聯軍擊敗了長途增援江南的鰲拜清軍,取得了空前的勝利。
這一系列勝利,並沒有讓郝搖旗感到欣慰,因為巴東局勢岌岌可危,李國英以渝城為中心。不斷的調兵遣將,以守為攻,步步為營,壓縮夔東義軍的生存空間。
可是偏偏在這個時候,朱成功病故,閩軍再次出現大規模內訌。
瓊州軍不得不去平定內訌,清軍又趁機進攻瓊州軍的大本營瓊州島。
這一系列變故,讓郝搖旗完全絕望:為什麼大明每一次在大好局勢之下都會出現內訌?難道這次還是逃不過這樣的怪圈嗎?不過這個時候,遠道而來的西征軍,讓夔東義軍看到了一點點希望。
只不過郝搖旗對西征軍並沒有報太大的指望,畢竟西征軍人數實在太少了,而且是一支沒有糧草沒有補給的孤軍,在他眼裡,西征軍就是瓊州軍的一枚棄子吧。
誰知道一支孤零零的西征軍居然迅速壯大,在沒有糧草沒有補給的情況下連續擴充地盤,擊敗了川西土司,收編了大批吐蕃土兵,還獲得了自己的補給地。之後西征軍又奇襲成都,智取劍閣,偷襲廣元,完全逆轉了局勢!
偷襲廣元這一步棋,是對李國英最大的打擊,十多萬清軍糧草被毀,李國英的以守為攻步步為營,逐漸合圍夔東義軍的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