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三章 高價買海軍

經過十多日的激烈談判,清廷的第一份賣國條約終於誕生了。

這份命名為《清荷天津條約》的“平等條約”上寫著:

清廷把被賊寇奪走的東番島、澎湖列島歸還給荷蘭,同時開放廣州和金廈當通商口岸,以換取荷蘭人出兵。但是在通商口岸,清廷設立商行……

清廷向荷蘭支付出兵費用,每年六百萬兩銀子,荷蘭人承諾在三年內剿滅海寇水師。同時荷蘭人免費贈送給清廷火槍一萬支,新式火炮三百門,精良板甲七千套,協助清廷建立烏真超哈新式火器營。

荷蘭向清廷出售戰艦,包括出售最先進的七省級戰列艦兩艘,每艘售價一百萬兩銀子;出售四級巡航艦十二艘,每艘售價四十萬兩銀子;出售東印度船三艘,每艘售價一百萬兩銀子;出售蓋倫型武裝商船十二艘,每艘售價三十五萬兩銀子……

所有購艦費用,清廷分期付款,償還方式包括,清廷向荷蘭提供官窯瓷器,織造府絲綢等商品用來抵一部分軍費開支和購船費用,用開放兩個口岸的海關稅銀抵押給荷蘭人,當成購艦費用,以緩解清廷的財政壓力。

這份條約是用清國談判代表完全看不懂的拉丁文起草的,但有滿文和蒙文譯文版。條約一式三份,清國一份,荷蘭一份,還有一份由南懷仁遞交羅馬教皇,由代表歐洲權威象徵的教會來當公正人。

南懷仁告訴清廷的官員:“荷蘭人真的是很夠朋友的!他們的新式戰列艦,自己用的都還在建造之中,就已經同意賣給你們了,這樣的朋友哪裡去找?”

他說得確實是沒錯,荷蘭的七省戰列艦的首艦七省號戰列艦尚在動工中。

至於本來根本不重視水師的清廷,為何捨得花下大本錢打造海軍,購買西式戰艦了?這也是南懷仁和荷蘭人的功勞。

荷蘭人連詐唬帶利誘的,先是給清廷代表團的人看地圖,告訴清廷的人,海外還有為數眾多的島嶼,多得數都數不清,島嶼面積加起來不比清廷地盤小,更何況還有遙遠的大陸。如果沒有強大的海軍,海寇被打敗了,能在世界各地流竄,隨時可以捲土重來。

為何鄭成功被打敗了,還能再北伐入江?就是因為島嶼太多了,那麼多島嶼可以供他流竄,他打不過就跑,回頭再打回來。長此以往,清廷肯定被拖垮。

荷蘭人的詐唬,加上南懷仁的鼎力相助,把清廷嚇壞了。

海外那些不毛之地的島嶼和大陸再多,如果沒有海寇的話,那也不關清廷的事情。可是有前朝餘孽存在啊!前朝餘孽一天不滅,隨時還會捲土重來,他們佔領了海外那麼大的地盤,什麼時候打回來都不知道。

信使六百里加急,把這些情況都送回去之後,布木布泰和千古一帝都驚呆了,祖孫倆幾乎是同時大喊:“建水師!不,是海軍!不管前朝餘孽躲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去,都要追殺到底!絕對不能除惡不盡,養虎為患!”

於是,當清廷答應購買軍艦,打造海軍之後,荷蘭人心裡樂開了花:“韃靼人就是錢多人傻好騙錢,打造海軍?沒個幾十年時間能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海軍?你做夢去吧!船堅炮利只是其中一方面,人員素質才是最重要的。不過呢,反正我們把我們的舊船都推銷了,順便再高價賣你們兩艘新式戰列艦,夠意思了!我們錢賺到了,至於你們能不能打得過,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

荷蘭人在造船賣船方面,狠狠坑了一把清廷;清廷又即將得到可以追殺海寇的海軍,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雖說有不少人質疑,荷蘭人賣船的價格是不是太貴了些?但都被布木布泰和顧命大臣們反駁回去:“那有本事你造出來了!要不然,不用海軍,你去海外島嶼剿滅海寇去?剿滅不了,那你的腦袋是問!”

於是質疑的人都乖乖閉上嘴,再也不敢說話。

但有一個人得知朝廷要組建新式海軍的訊息之後,高興得跪在地上朝著皇宮的方向連連磕頭不止:“萬歲爺英明!太皇太后英明!有了如此強大的海軍,奴才馳騁大洋的願望指日可待啊!萬歲爺放心!奴才一定會竭盡全力追殺海寇的!”

不用說也知道,這個磕頭道謝卻又沒有資格入宮的;自稱奴才,卻連當奴才的資格都沒有的人,就是我們英明神武,為了維護國家領土統一而做出重大貢獻的施琅大將軍!

只可惜施琅大將軍沒料到,後來清廷雖然重新啟用他當了大清海軍福建水師提督,但又在他身邊安排了一個滿八旗當靖海大將軍,用來牽制施琅。更令施琅憤怒的是,那個所謂的靖海大將軍,是個對水戰一竅不通的廢物!他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