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四章 書院報社

江南,一家掛著長江報社的牌子被人揭開,鑼鼓聲天,鞭炮齊鳴,長江報社在熱鬧的氣氛中開門營業。

這長江報社乃瓊州軍在江南的官方報社,也是第一份對民間公開的報紙。可是這長江報社的成立卻十分倉促,從王新宇拍腦袋組建戰地記者,到把素材送去杭州,再到由祁班孫等人召集一批讀書人,建立報社,正式印刷出版,前後不過十天時間,第一份長江週報就呱呱落地,正式向大江南北發行。

籌備的時間如此之短,發行速度如此之快,主要是得益於一批江南士族對明軍的支援。距離江南三大案過去的時間不遠,祁班孫、魏耕等一批江南士子險些遇害,幸虧是明軍來救下他們。

聽說要發行報紙,揭露清軍的殘暴,祁班孫和魏耕等人第一時間就站出來。

魏耕已經在杭州當官,當上了明廷的浙江巡撫。要在杭州辦報社,魏耕第一個支援。在接到了來自寧波的戰報和開辦報社的提議之後,魏耕親自籌建長江報社。

祁理孫和祁班孫兄弟立即站出來,財大氣粗的祁家把自己在杭州的一處店面貢獻出來,當成了報社辦公處。

有祁家的財力支援,很快就招募到一批排版工匠,購買了印刷器材和大量紙張。

接著,張煌言頒發的任命書就下來了,由擔任文淵閣學士的祁班孫擔任首任報社學士。

當年還沒有報社主編一詞,王新宇可能也覺得主編這個詞太過於前衛了,於是報社的第一把手就任命為學士,長江報社是屬於文淵閣的下屬機構,由文淵閣內閣學士擔任主編,所以第一把手也是學士官職。

大學士要掌管整個文淵閣,而且還要參與內閣各種事物,故只能由下屬的內閣學士擔任報社一把手。

但報社的上級單位不僅是文淵閣,也同時屬於禮部所管轄,聽命於禮部尚書。

除了官方報紙之外,江南的明廷還允許組建私人報社,但要建立報社,首先必須是有功名的人,其次是要透過禮部允許,經過審批之後方可建立私人報社。當然,私人報社那是後話,第一個私人報社是由原被俘的清廷官員朱昌祚所建。他剛剛重獲自由,北方朝廷那邊是回不去了,他又不願意給南方的“逆賊”做事,於是建立了一座書院。後來,這座書院也創辦了一家報社,命名為江南報社。

目前還只有一家官方報社,完全都是為明軍所服務的。

當朱耷帶著戰地記者,把畫有寧波城內百姓慘狀的原稿送回杭州的時候,張煌言、魏耕、祁班孫等人都憤怒了。

張煌言再也顧不上文人的風度,瞪著血紅的眼睛,拍案而起:“這種事情必須要讓天下人都知道!韃子想要再學新會,才導致了今天的慘劇!把這件事登報出來,讓天下人都看到韃子的兇殘!尤其是範承謨這樣的假韃子!”

內閣學院中,當然也有人發出不同的聲音。一名年輕的校理站了出來:“各位大人,那南洋郡王還是不夠愛護百姓。若是他真的愛護百姓,就不會下令炮轟城牆了。”

這樣的聲音也得到了不少學子的贊同,不少人認為,既然攻打寧波,只要攻下,城內的百姓就是大明的子民。以儒家之道,本來就要愛民。可是王新宇居然炮轟手無寸鐵的百姓,未免過於兇殘。如果這樣的事情能登報出來,只能讓別的地方的百姓把明軍當成是和韃子一樣兇殘的殘暴之師,會起到很壞的影響。

“對!如果王爺他仁慈的話,應該圍困城內韃子!這樣百姓就不會死了!”另外一名年輕的學院學士道。

等那些學子都說完了,曾經去過嶺南的屈大均才發話道:“難道我們王師不開炮,城內的百姓就能活下去了?你們還記不記得新會之戰?”

新會之戰時隔不遠,這裡的人都知道那件事。

屈大均又道:“當年晉王圍城,就是因為韃子驅使百姓來守城!晉王不忍心傷害百姓。結果呢?城內沒糧食了,韃子居然以百姓為食!新會城內,被吃掉了多少百姓!你們覺得,不開炮就是仁慈了?若是圍城,你們能保證寧波城的韃子不會像新會的那樣?錯了!有時候當機立斷才是仁慈。”

經過一番商討後,長江報社的第一份報紙排版印刷出來。

印刷報紙,所有的字都是活字印刷的,而且是當年最先進的陶瓷活字印刷術,十分方便,排版的速度也很快。所謂的陶瓷活字印刷術,就是把雕刻成的泥活字進行燒製,變成陶瓷的活字,就能用來排版了。

不過朱耷等戰地記者送回來的佔地場景畫,就比較麻煩了,只能採取雕版印刷的辦法來印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