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六章 飛騎炮兵

完全控制住寧紹兩地,又奪取了浙中山區,王新宇一方面就地徵兵,開始訓練新兵,做好維持地方治安工作,另外一方面調遣糧草,大軍開拔,向金華方向推進。

明軍沿著浙中走廊,步步為營,穩打穩紮的穩步行進。

即將到來的金華之戰,將會是瓊州軍南下的第一場大戰。清軍在金華可謂是“名將”雲集,有八旗“名將”瓜爾佳·卓布泰徵南大將軍,有漢軍旗“名將”李桑額都統,甲喇章京劉之源都統,劉之源的兒子劉光,綠營“名將”於永綬提督,老將吳汝玠,金華總兵陳[世凱,再加上清軍從湖廣調遣過來的綠營新軍將領,著名貳臣,江安提督劉良佐,以及不久前離開雲貴,原本要去陝西擔任提督的名將王[輔]臣。

王[輔]臣可是真正的名將,號稱小呂布,武功高強勇猛無敵。

而劉良佐,可是王新宇必殺名單上的著名貳臣,此人射殺黃得功,殺害閻應元,又協助譚泰鎮壓反正的金聲桓和王得仁,可以說是為了“大清”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比四年前被王新宇殺掉的高進庫更可恨。

聚集在金華的清軍兵力多達十五萬人馬,其中滿蒙八旗兵一萬餘騎,漢八旗火器兵兩萬餘人馬,浙江、安徽綠營兵三萬餘人,湖廣綠營新軍一萬餘人,另有八萬輔兵和民壯。

清軍號稱三十萬大軍,可其實戰兵只有七萬,加上輔兵和民壯才十五萬。

因為當年“大清”舉國兵力只不過是五十多萬戰兵,之前又在浙江和巴東連續大敗兩場,折損兵力十多萬,全國兵力一下去掉了四分之一,還有留住兵力對付西南明軍和西北的回回,以及駐守直隸兵力,關外兵力,這樣一分散,能夠騰出手來對付瓊州軍的清軍兵力總數其實不會太多。

當年調遣人馬困難,調動十萬大軍都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另外,周培公訓練的湖廣新軍還未全部成軍,只能拉出一萬練成的新軍。

清軍雖然只有七萬戰兵,可是明軍的兵力更少,瓊州軍只有兩萬五千戰兵,閩軍兩萬五千戰兵,外加一萬五千輔兵、五千水師和兩萬民壯,共計九萬人馬。

以少對付多,這並非是王新宇託大,而是他走的是精兵路線,明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以少勝多不是問題。更何況,王新宇在清軍的背後還埋伏了一枚暗棋:駐紮江西的井岡山明軍永新營。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永新營已經擁有一萬多人馬,而且全部是山地兵,戰鬥力強悍,擅長流動作戰,可以襲擊清軍的後路,隨時威脅到清軍糧草安全。

把永新營也算入的話,明軍有十萬大軍,只比清軍少了五萬。

從蕭山到義烏的大道上,大軍向義烏方向推進。沿途中,一萬多輔兵和民壯趕著騾馬,拉著大車,彙整合浩浩蕩蕩的洪流,源源不斷的運輸彈藥、糧食、藥品、被服、草鞋,保障前面戰兵的供應。

隨著火器化比例在瓊州軍之中提高,對後勤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擁有大量大炮,新配備了大批火廂車的明軍,一次作戰就要消耗大量的火藥。

瓊州軍和閩軍的步兵,仍然是半火器化的軍隊,冷兵器的比例佔據了一大半。但瓊州軍和閩軍的炮兵卻十分強悍,每個鎮都配備了一個鎮屬炮兵營;每個步兵營都配備了一個飛騎炮兵把總隊;每個步兵把總隊,都有一個輕型炮兵小隊。

所謂的飛騎炮兵,就是多匹戰馬牽引的大炮,不僅使用新式炮車,而且用多匹戰馬牽引炮車疾馳,速度非常快,完全就是騎兵的速度。

普通炮兵,是採用騾子、駑馬,甚至是毛驢牽引的,行軍速度自然比不上戰馬牽引的飛騎炮兵。不過行軍速度也不慢了,完全可以跟得上步兵的行軍速度。

使用寶貴的戰馬來牽引飛騎炮兵,完全是模仿後來拿破崙的法國飛騎炮兵,飛騎炮兵裝備的是四磅炮和三磅炮,三磅炮由五人操作,一名炮長,一名點火手,一名裝填手和兩名彈藥手,配備有兩匹戰馬牽引;四磅炮為七人操作,一名炮長,一名點火手,兩名裝填手和三名彈藥手,配有四匹戰馬牽引。

鎮屬炮兵營,配備的是普通步行炮兵,除了高階軍官騎馬之外,炮手徒步,火炮使用騾子和駑馬之類的牽引,擁有十二磅炮、六磅炮、四磅炮和臼炮,還有先進的火廂車。

炮兵,是明軍的核心精華,所有的三磅炮都是長身管的加農炮,四磅炮和六磅炮既有榴彈炮也有加農炮,十二磅炮和臼炮是攻城炮。

每個飛騎炮兵百人隊,擁有兩門四磅榴彈炮,六門三磅加農炮;每個步兵百人隊下轄的炮兵小隊,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