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三章 鹽丁

蔡士英原本想要用水師遲滯明軍水師,誰知漕運水師平日裡欺負老百姓,盤剝來往的商船表現英明神武,碰到明軍水師卻不堪一擊,只一個照面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慘敗而歸。

見蔡士英怒氣衝衝斥責手下那些酒囊飯袋,林起龍道:“蔡大人不必擔心,我們手頭不是還有漕工和鹽丁?可以把他們組織起來!”

那個年代漕運清軍總人數大約為十二萬人馬,不過漕運兵是分散在各地,揚州城內漕運兵力最為集中,也不過才三萬五千人馬。此外,城內還有揚州綠營八千人馬,加上高郵等地趕來的綠營清軍,一共有五萬多清軍。

揚州城中原本還有五百多八旗兵,因為鰲拜要集中兵力,八旗兵已經調走了,這時候城中只有綠營兵。

蔡士英手中除了十二萬漕兵外,還有上百萬漕工,當然這些漕工也和漕運綠營一樣,分散在運河沿線各地,在揚州一帶只有十多萬。不過揚州附近還有一些鹽商,這些鹽商都是依靠運河發財的,他們的鹽引只能在江蘇一帶銷售,若是揚州丟失,鹽商就會損失慘重。和每個時代專賣官鹽的鹽商一樣,鹽商手裡都有鹽丁。

鹽丁也是一種準軍事組織,雖說他們的戰鬥力不值一提,可是他們也是武裝人員。

蔡士英可以從揚州一帶的漕工之中組建成一支五六萬人的軍隊,再把所有鹽商的鹽丁集中起來,還能組建一支三四萬人的軍隊。這樣清軍在揚州一帶,連同漕運綠營、揚州綠營、民壯、漕工和鹽丁加起來,總兵力可以高達二十多萬。

聽了林起龍的介紹,蔡士英大吃一驚:“組織一支二十多萬人的大軍?這需要多少糧食和銀兩?”

林起龍笑道:“他們不需要糧食和軍餉!只要本官一句話,必能讓他們老老實實的聽從我們,幫我們抵擋海寇!”

漕工和鹽丁是不需要發軍餉的,就連糧食都是他們自己解決。

當年的漕工,其實都是有幫派的。他們依靠在運河上拉船為生,有漕頭給他們發工錢,發放糧食。

至於鹽丁,是鹽商養的。有鹽商發軍餉發糧食。

趙芳勝,就是一名給鹽商做事的鹽丁小頭目。此人依仗有幾分武功,被當地的大鹽商看中,當上一名鹽丁小頭目。所謂的鹽丁,平日裡就是保護販鹽船隻。緝拿非法買賣的私鹽,確保販賣官鹽的鹽商利益。眾所周知,有官鹽鹽引的鹽商都富得流油,他們豢養的鹽丁自然也是吃香的喝辣的,日子過得十分快活。

可是趙芳勝的好日子,到了張煌言入江的時候就全部結束了。江南來源的食鹽主要是產自蘇北海鹽和陝西井鹽兩種,普通百姓食用的是蘇北海鹽,有錢人用的是陝西井鹽。販賣這些鹽的鹽商手頭有官府的鹽引,可以把食鹽從產地拉去江南販賣,賺得缽滿盆滿。但現在漕運線路被明軍切斷。鹽商的鹽無法賣到江南,江南百姓只能購買鄭家軍運來的閩鹽和浙江本地產的鹽,這對鹽商的經濟造成極大打擊。

鹽商手裡沒了銀子,自然也養不起這些鹽丁。

“海寇!就是這些海寇!他們不僅切斷漕運線,還在江南銷售他們自己產的鹽!這些斷人財路的海寇都要死絕了,才能天下太平!”趙芳勝瞪著血紅的眼睛呷了一口酒。

就在幾名鹽丁悶悶不樂喝著悶酒的時候,外面有人來報:“趙大人,朝廷組建抗擊海寇的義軍!現在正在招人!”

“走!”趙芳勝丟下酒碗,站了起來。

二十日下午,三萬多明軍抵達揚州城二十多里外。前面的河道被各種小船、木筏和竹排完全堵住,明軍只能就地紮營。後隊的船隻不斷把輔兵和民壯送來,到了傍晚的時候,明軍總兵力達到五萬多人。

早有清軍探子大致估算了一下明軍人數。回到揚州城向蔡士英稟報了情況。

“賊人號稱十萬大軍,最多也就五萬人馬。而今我們城內也有五萬人馬,還能徵集民壯協助守城,我軍兵力可達十多萬。賊人兵少,卻要攻城,那不是自尋死路?”蔡士英聽了探子的稟報又覺得信心爆棚。

因為張煌言入江。江南的糧食無法運往北方,漕運已經斷絕兩個月了,這些漕頭失去了經濟收入,因此他們痛恨明軍;至於鹽商就更不用說了,本來他們憑藉鹽引,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現在長江南北被斷,鹽商的收入受到極大的影響。正因為漕頭和鹽商收入銳減,結果在蔡士英的唆使之下,他們很堅決的站在對抗明軍的第一線。

此時堵在明軍前面的,就是這些漕工和鹽丁組成的軍隊。這些烏合之眾一共有十多萬人,被蔡士英派出來到運河上阻攔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