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這些俘虜我們都要了!”及時趕來的王進忠開口要俘虜,幫李來亨解決了一個頭疼的問題,也避免了這些俘虜被劉體純等人坑殺的命運。
李來亨驚得嘴巴可以塞進一個雞蛋:“那麼多俘虜,你們哪裡來的糧食養得起他們?”
“實不相瞞,我們的糧食也只夠自己吃的。”王進忠拱手道。
“那你們怎麼養活這些俘虜?”李來亨將信將疑的問道。
“我們可以從吳三桂那邊買點糧食,不用很多,買點糙米、高粱、蕎麥,再加上我們從吐蕃人那裡購來的青稞,足夠堅持到糧食收成的。已經開春了,只要我們把紅薯種下去,四個月之後收成,這些糧食就夠所有人吃了。”王進忠回答道。
“紅薯?這東西不是在福建嶺南才能種嗎?四川能種得活嗎?”李來亨他們畢竟是去過湖南一帶,見過這種東西。只不過他們還以為紅薯只能在嶺南種植,並不知道這種農作物其實可以大面積推廣。
“可以種得活!只要不是在漢中以北的北方就可以。”王進忠回答道。當年還沒有培植出可以耐寒的紅薯,只能在南方種植,過了秦嶺淮河以北,就很難種植這種作物了。
當年來自美洲的農作物裡面,玉米已經是大江南北都大面積種植了,不過那時候的玉米也是沒有經過改良的玉米,產量並不是很高,在北方只是一種糧食的替代品,沒有番薯那樣驚人的高產量。
李國英苦心經營的四川綠營被全部殲滅,整個四川又落入到明軍手中。經過多年戰亂的四川已經沒多少人口了,大片肥沃的土地荒蕪,變成了無主之地,長滿了雜草。成為野獸的樂園。被俘的綠營清兵,無疑是最好的勞動力。只要把他們打散了,分散到各地開發農田,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恢復四川的農業生產。
比較困難的,是堅持過頭幾個月。
番薯的生長期有四個多月,頭一批番薯種下去,最快也得四個月後才能收成。這段時間是最難熬的時間。
不過西征軍有辦法,瓊州軍和吳三桂之間有貿易往來。從吳三桂手裡獲得一些糙米雜糧,再購買一些吳三桂不要的米糠麥麩,這些條件吳三桂還是肯答應的。瓊州軍和李定國的明軍在緬甸也種植有番薯,也能調撥一批進來,大不了在經過雲南的時候,多給吳三桂一些銀子,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至於吳三桂那邊,是不會不給面子的。本來吳三桂的軍餉糧食都受制於清廷,他想要安安穩穩當一個西南的藩王都當不安穩,清廷對吳三桂從來就不放心。已經兩次逼迫他裁軍了。
吳三桂心中自然清楚,作為一名地方藩王,最重要的就是手頭的兵。可是雲貴貧瘠之地,就依靠當地出產,哪裡養活得了那麼多兵馬啊!清廷拿著糧餉來迫使吳三桂裁軍,吳三桂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自從開始接收轉口貿易和八旗特供品的生意之後,吳三桂的銀子越來越多,根本就不用再看著清廷臉色行事。有了這些錢,吳三桂把裁下來的兵就不用遣散回家了,可以留在雲貴變成了軍屯戶。種田的同時也沒有生疏了軍事訓練,雲貴的土地貧瘠,軍屯戶自己種的地無法養活自己,吳三桂就給軍屯戶補貼糧餉。
之所以吳三桂這樣做。他也是擔心清廷哪一天對自己下手。吳三桂藏兵於民,一旦有需要,這些軍屯戶馬上就能變成精兵。
再加上劉玄初等人老是給吳三桂吹風:“大帥您現在賺得缽滿盆滿的,已經是所有藩王中最富有的一個了,難免有一天朝廷上面一些奸佞會眼紅您,可能會給您製造一點麻煩。為了防患於未然。我們得有所準備。”
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威脅,吳三桂還自己悄悄的開辦兵器作坊,生產盔甲、刀劍、弓箭、鳥銃和火藥。
投入劉玄初門下的瓊州軍內應鄧鴻,在王新宇的指點之下開了金手指,幫吳三桂找出了幾處鐵礦和硝石礦,這更是令他深得吳三桂的信任。有了這些鐵礦和硝石礦之後,吳三桂秘密建立多處兵器作坊,暗中打造大量兵器,以防不測之用。同時,吳三桂還看中了瓊州軍精良的火器和鎧甲,在貿易的時候,吳三桂讓汪士榮暗中採購一批火器和鎧甲,用來增強平西王府軍隊的實力。
至於糧食方面,這時候的吳三桂也不怕朝廷掐住他的喉嚨。雖然雲貴土地貧瘠,自己產出的糧食無法自給自足,但無論是安南還是緬甸,都是富饒的產糧區,吳三桂甚至直接從安南和緬甸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