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別趕緊去玩,記得先投個月票。現在起-點515粉絲節享雙倍月票,其他活動有送紅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李國英做事向來四平八穩,十多萬大軍突圍那麼大的事情怎麼可能輕率!李國英之所以選擇沿江順流而下,其實他早有準備。相比起其他幾條道路來,往南去雲貴,李國英對吳三桂確實不放心,他不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寶在吳三桂身上;往北走棧道出川,又擔心半路上遭到埋伏,廣元遇襲,就證明了西征軍的實力。所剩下唯一出川道路,就是向東。
可是往東的道路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李國英深知夔東義軍必然會在半途中攔截,於是他提前通知了湖北和陝西的清軍來接應。
只要這一仗清軍打好了,不僅可以解了四川清軍之圍,還能反包了義軍的餃子,殲滅大量義軍,嚴重削弱夔東義軍實力,為清軍下次再進川打下一個好基礎。
張長庚帶著湖北綠營清軍沿江逆流而上來接應李國英的同時,甘陝清軍將領賀布索、蘇爾馬、嶽鎮邦、馬進良、白斌等“名將”也從北面下來,同李國英、張長庚將會對夔東義軍形成三面夾擊之勢。一旦被李國英的計謀得逞,清軍不僅可以扭轉敗局,還能讓義軍陷入危局!
副都統賀布索和鰲拜的侄子蘇爾馬率領八旗軍,行進在四川的山路上。
山路十分險要,在這種地形下作戰,滿蒙八旗騎兵根本就發揮不了作用,只能當步兵用。不過甘陝八旗兵還算是比較精銳的八旗,下馬步戰的戰力還算不錯,尤其是善射。
根據李國英提供的情報,從漢中一帶進入巫山,並沒有別的明軍在當地活動。四川明軍中戰鬥力最強悍的瓊州西征軍應當是在川西到川北一帶活動,就算他們的探子知道了李國英的突圍計劃。也不可能那麼快趕過來攔截甘陝清軍。
可是奇蹟偏偏發生了:一支伏兵就躲藏在清軍必經之路的雁鶴山等待!
這支伏兵,就是王進忠的西征軍。當李國英放棄渝城的時候,西征軍日夜兼程,僅僅用了九天時間就急行軍近千里
。從川西趕往渝城。原本西征軍是準備咬住李國英的屁股,在後面追殺的,但後來探子發現了南下的甘陝清軍,於是西征軍在接到探子的快馬回報之後,又以每日百里的速度急行軍五日。趕在甘陝清軍前面,在清軍的必經之路上設下埋伏。
半個月內急行軍一千三百餘里,這簡直就是一支創造奇蹟的神軍隊!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騎兵日行軍速度也不過百里,那還是在平原上換馬騎行的速度!可是這支神奇的軍隊,僅僅是憑藉自己的兩條腿,在崎嶇的山路上創造下這樣的奇蹟!這樣的奇蹟,只有後世一支更加神奇的軍隊才能做得到。
不得不說,用神一樣的思想武裝頭腦的山地軍,是一支屢創奇蹟的神奇軍隊。為了捍衛他們來之不易,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利益。他們每個人都勇猛無比,不怕死不怕累,能夠忍受常人無法忍受的困難。他們本來就是山區長大的山民,有漢人,有南方各族百姓,從小就適應了山區生活,在山中行軍健步如飛。
共計一萬五千多西征軍於農歷正月二十開始離開川西根據地出發,到了二月一日抵達渝城的時候,路上有三千多人掉隊,另外有五百多人在半路上傷亡。主力大軍在渝城等了一天一夜。有兩千多掉隊計程車卒陸陸續續趕上。之後一萬三千多西征軍再度出發,經過五日行軍,這次因為疲勞度增加,掉隊人數更多。有四千多人掉隊,另外還有八百多人在路上出現傷亡,最終只有八千餘人抵達伏擊地點等候清軍。
經過急行軍的西征軍抵達伏擊地點大寧雁鶴山之後,清軍還未到達。西征軍在這裡休整了一天一夜,恢復了體力,就開始佈置埋伏。
大寧一帶地形複雜。屬於大巴山區和茅麓山區的交界地帶,海拔一千多米到兩千多米的崇山峻嶺遍佈全境,長江的支流大寧河從海拔只有一百多米的河谷中穿過,一條官道沿著河谷彎彎曲曲,兩邊都是上千米的高山。
“沿著官道後退兩百步佈置埋伏!”接到斥候兵送來的情報,王進忠下了命令。
雖說清軍不覺得西征軍有那麼快的行軍速度,能夠“飛”過來攔截他們,但清軍在行軍的時候還是十分小心,在道路前方有斥候在探路;碰到險要的地形,還會往高處和兩邊探路,所以要成功伏擊清軍,還不能距離官道太近的地方埋伏。
西征軍官兵們沿著山路擺開陣型,在距離官道三百步左右的山坡後面設下埋伏,耐心的等待清軍到來。
也不知道等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