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那麼火爆,荷蘭人比較節儉,飯店隨便吃一頓晚飯至少七、八十歐,不可能像在中國那樣頓頓下館子也不覺得把家裡吃窮了。我就吃過10歐元一小碗的餛飩,一共四隻。這是用來醫治我思鄉病的藥。
我設身處地地把自己假設成一個荷蘭人(僅僅是假設了一下),那麼一天的大部份時間我都會處於半飢餓狀態,我咋樣才能長得像他們一樣高大魁梧,精力無窮呢。真正的荷蘭人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們用甜點來補充,用各種糖果、點心來填充,隨時隨地,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
我們當然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但是就像橘換個地方種就成了枳一樣,米還是米,但是做出來它就不是米飯,它是米粒!面還是面,但是和了以後,它不是麵糰,是麵筋!咱們的米到了西方都開始耍個性,一粒是一粒,死活不肯團結在一起。對於吃,我先生是這麼感嘆的:這菜裡少了殘留農藥,咱還真吃不慣!
繁瑣就是美
第二部分
上課時,我隨口提到我先生最近要去日本公幹。這句話剛出口,維達娜很興奮地說:日本是一個很美麗的國家。她用誇張的手勢表示她對日本的好奇,對富士山的嚮往。我妒火中燒:喜瑪拉雅山給你講了八遍,你咋沒這個熱情呢?她拿了一張小紙片,上面寫了她的住址,請我先生一定要從日本給她寄一張明信片。我做出迷惑不解的表情:給我地址做什麼?不懂哎。什麼?日本?誰要去日本?我是說我先生的同事要去日本,你確定你沒聽錯嗎?哦,那肯定是我說錯了。
繁瑣就是美
人的精力總要有一個宣洩口,既然吃不出花樣了,就得在別的方面有所建樹。所以荷蘭人民就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無限的家庭建設上。
有一天我家街對面的鄰居吸引了我的注意,因為他老先生在寒風中,流著清鼻涕在砌院牆,大約五十公分高,每天下午都能看到他在慢功出細活兒。我這個閒人開始只是在窗臺前探頭探腦,後來乾脆搬了把椅子作為長期觀察的據點兒,再後來實在是撐不住了,因為我無法忍受他的進度,於是我就直接衝到他面前去近距離觀察。不看不要緊,人家那個活兒做的真是精,每一道磚縫都抹得精細的要命,所以一下午只砌五塊磚一點兒也不奇怪。他告訴我,請人來做人工費太高,所以他就自己動手,我一方面佩服他會過日子,另一方面更加佩服人家有這個金剛鑽,換了我,想省這個錢還省不下來呢。於是在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裡,行人都會看到一個流著清鼻涕的人在鼓搗這個小的不得再小的院牆,另一個流著清鼻涕的傢伙則蹲在一邊看熱鬧。
自此以後,旁邊街區一家人全家輪番上陣狂刷好幾周的房子外牆,超市旁邊一個小店裝修門面整折騰了四個多月。這些我都非常理解,因為換成是我,得準備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麼大的工程。
荷蘭的家庭要麼沒孩子,有孩子的就不止一個,相差也就一兩歲,他們認為這樣好帶,英雄媽媽一口氣兒生上三、五個,就得有一個人專門伺候他們,那麼女主人就成了全職太太,英雄媽媽除了打理一日三餐,再跟孩子們鬥智鬥勇以外,主要做什麼呢?裝修啊!個個都是裝修專家,隨便誰派到裝修隊裡去都頂得上一個設計師。什麼季節配合什麼樣的色調,什麼節日配合什麼樣的陳設,這可夠她們忙的,換換裝飾品只是小動作,更有熱愛生活的,隔三差五就要把牆重刷一遍。
在荷蘭人的家庭裡,你可以深深體會到什麼叫繁瑣美。主人會把他的收藏專門用一個玻璃櫃子陳列起來,用燈光加以強調,你可以欣賞到千姿百態的陶瓷貓、主人遊歷世界蒐集到的紀念品,還有主人去過的地方隨手揀回來的石頭等等,觀賞到的內容完全看主人有什麼愛好。牆上掛了各種風格的畫還有三代以內的家族成員相片,當然還有貓奶奶和狗爺爺的寫真,還有人家會把收到的明信片用繩子串起來掛到牆上,總之他們把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全都擺放出來,讓客人也一起分享他們的歡樂。所以說窗臺上也是滿滿的,牆上也是滿滿的,到處都堆滿了東西,可是你一點也沒有置身雜貨鋪的感覺,反而覺得很充實很溫暖。這一點是我佩服得不能再佩服的地方,這麼多的東西堆在一起不覺得雜亂反而亂有情調,這的確不是一般的藝術修養能達到的程度,可是要因此認為荷蘭人人都是藝術家好像也說不過去,相比較國內室內設計的單調,荷蘭人居室的佈置真是信手拈來,讓人驚為觀止。
到了聖誕節,勤勞的荷蘭人民也快忙死了,忙著在自己家房子外面裝彩燈,製成聖誕樹或者鹿拉雪撬的造型,要是你那幾天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