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不及待的問道:“兩位愛卿去威海衛,觀察那個林大鑫怎麼樣?他有沒有反意?”
恭親王奕欣說道:“透過接觸,那個林大鑫只想保住他的東北四省總督之位,對朝廷應該沒有反叛的意思!”
李鴻章也說道:“那個林大鑫自己也說,不會反叛朝廷!老臣觀察林大鑫不像是說假話!”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同時都鬆了一口氣,如果林大鑫真有反叛的想法,定北軍從山海關和威海衛兩個方向進攻北京城,朝廷現在手中的殘兵敗將,根本抵擋不住強大的定北軍,那可真就是山河變色了!
隨後光緒皇帝說道:“親爸爸!我們是不是該考慮籌備新軍的事情了?”
慈禧太后緩緩的點了點頭說道:“是應該建起我們朝廷自己掌握的新軍了,不然那個林大鑫要是又有了反叛之心,朝廷連能平叛的軍隊都沒有,那祖宗的基業可就毀在我們這些人的手裡了!”
恭親王奕欣點頭說道:“太后說的有理!建立新軍的事情刻不容緩!”
慈禧太后又問道:“恭親王、李大人。新軍的事情你們兩位心裡有什麼章程沒有?”
奕欣和李鴻章互相看了一眼,恭親王奕欣首先說道:“在從威海衛回北京城的路上,臣和李大人探討了一下新軍的事情。認為可以把此事交給在和日本人戰爭中。作戰表現比較好的依克唐阿和聶士成負責新軍的事情。”
依克唐阿可以算是慈禧太后的人,而聶士成是北洋李鴻章的人,如果2人負責此事,等於新軍這支力量掌握在慈禧太后和李鴻章手中了。
慈禧太后也點頭說道:“哀家也和兩位愛卿不謀而合,依克唐阿和聶士成2人還算得力,就讓他們負責新軍的事情吧!恭親王,你認為朝廷編練多少新軍。才能壓制住林大鑫的定北軍?”
恭親王奕欣苦笑說道:“太后,據臣瞭解林大鑫的定北軍已經有了15個師27萬人,再加上雜七雜八的。定北軍有近30萬的新式陸軍。我們朝廷至少要編練出30萬大軍,面對定北軍才不至於吃虧,要想壓制定北軍,至少要編練超過40萬的新式陸軍。但是新式陸軍不但需要購買大量的新式武器。還要給新軍的將士發放高額的軍餉。耗資巨大,依照朝廷的財政,能編練出7萬、8萬的新軍就已經是極限了!”
李鴻章也說道:“恭親王的話不假,太后,我們現在只能先編練一部分新軍,等待朝廷財政好轉一些再擴大新軍的規模!”
慈禧太后皺著眉頭考慮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恭親王你去問問那些外國公使,有沒有願意借錢給我們大清的!建立新軍的事情刻不容緩。朝廷寧可借一些錢,也要把新軍編練出來!”
這時光緒皇帝突然插話說道:“親爸爸!朕手裡有一個人選。原來朝廷的駐朝大臣袁世凱,朕聽他練兵有些想法,朕想讓他也和依克唐阿、聶士成兩人一起負責新軍的編練!”
恭親王奕欣聽光緒帝這麼說,眼中閃過一道精光,馬上跟著說道:“臣也聽說過這個袁世凱,是一個能臣,頗有能力!”
光緒聽恭親王奕欣幫自己說話,用感激的眼神看了一眼他。奕欣也對著光緒輕輕的點了點頭。
慈禧太后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光緒帝,然後緩緩的點了一下頭開口說道:“既然皇上看好這個袁世凱,那就讓他也一起負責編練新軍吧!”
最後4人商定,由依克唐阿、聶士成和袁世凱各編練一支新軍。
等光緒皇帝、恭親王奕欣和李鴻章離開西暖閣後,慈禧太后冷笑了一聲,自言自語說道:“看來皇上長大了,心也變大了!”
隨後慈禧太后下旨道:“傳依克唐阿進宮來見哀家!”
光緒皇帝從西暖閣出來後,就回到了養心殿中。此時養心殿偏房中有2位臣子在等待著光緒皇帝,2人看到光緒皇帝回來了,馬上迎了過去。
“臣翁同龢拜見皇上!”
“臣袁世凱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2名臣子分別是光緒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龢,與原大清駐朝鮮大臣袁世凱。
原來在大清和日本在朝鮮爆發戰爭之後,作為大清駐朝鮮大臣的袁世凱,就感到在朝鮮的清軍根本打不過日本人,於是袁世凱從朝鮮撤回大清後向李鴻章彙報,大清在朝鮮絕不是日本的對手,建議撤兵至鴨綠江,把朝鮮丟給日本。李鴻章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大量淮軍精銳丟在了朝鮮。
平壤戰役後,李鴻章要求袁世凱依然做他的駐朝鮮大臣,奔赴東北幫助籌措糧餉武器。但是袁世凱不願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