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資源,但是想要開發前期投入將會高的驚人。所以還不如專心開發自己的沿海地區,好歹見效快。而且一戰如果打輸了,啥都沒了。打贏了,啥都好說。

不過既然是交換,德國自然也要有所付出。德國方面能用來交換的區域其實也不多,德屬東非的坦噶尼喀現在發現了大量礦產資源不能用來交換,喀麥隆現在是重點發展區域,雖然總儲量不是很高,但是資源種類非常豐富,從短期來看比那些資源儲量豐富但是種類稀缺的地區更適合德國,而且氣候宜人,適於發展農牧業,而且也是世界上最適合進行橡膠種植業的地區。奈米比亞因為現在主要精力都在發展喀麥隆上,導致發展較為緩慢。不過被稱為“戰略金屬儲備庫”的奈米比亞銅礦儲量十分豐富,而鈾礦雖然現在用不上,不過以後是有可能能用上的。而且奈米比亞有著豐富的鑽石礦,雖說南非產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幾塊鑽石。但是整體儲量依然不如奈米比亞。也許是因為德國對喀麥隆的大力發展導致對奈米比亞的忽視,因此本該在1887年發現奈米比亞鑽石礦的訊息還未傳出。不過只要加大力度進行開發,奈米比亞很快就能為帝國產生利潤。所以這些地方對約亨來說是“非賣品”,除此之外的所有非洲區域都可以拿來交換。

因此在那次會議上,約亨對交換的地區有幾個要求:第一,必須與現有殖民地相連,這是為了方便陸軍進行防守,這樣相互支援調動集中兵力都十分有利;第二,必須是沿岸地區,這樣方便海軍調動和干涉;第三,必須是西非,這裡氣候環境更適宜,有利於種植業發展,這則是滿足農業部和貿易部的需求。第四,面積上不能太吃虧。不然自己就變成冤大頭了。只要能滿足這4個條件,德國非洲殖民地都可以拿出來換。

別看約亨是給了4個要求,實際上能滿足這個要求的地區只有一個——英屬奈及利亞。這也是約亨的唯一目標。為了得到這裡,約亨的確願意拿出足夠的籌碼來交換。

“為了奈及利亞,用那麼多區域來交換值得嗎?”在那次會議上,荷爾斯泰因這麼問到,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

南索馬利亞西進就是衣索比亞,而衣索比亞現在是獨立國家,因此也是德國可以擴張的重要區域,其實這麼想也沒錯,義大利人在衣索比亞的擴張完全可以無視,就在明年的意埃戰爭,義大利人會讓人大跌眼鏡的看到歐洲列強在非洲土著身上吃敗仗的情景。所以德國想要入侵衣索比亞毫無難度。放棄南索馬利亞實際上等於放棄衣索比亞那110萬平方公里土地。別吐槽說這塊地還不是你的,說什麼放棄不放棄的。拜託,大家都是帝國主義殖民侵略者,看中了的地那就是自己的。至於衣索比亞人和義大利人怎麼想,那是德國人用得著去考慮的嗎?

約亨是這樣回應的:“英屬奈及利亞的面積超過70萬平方公里,雖然主要精力集中在沿海地區,實際控制區域並不算太大,但是畢竟是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想要獲得它就必須拿出足夠的砝碼來。南索馬利亞雖然看上去可以西進衣索比亞,但是一方面要面臨義大利在這裡的擴張,另一方面衣索比亞王國實力不弱,如果強行進入帝國可能要投入大量精力。所以在短期內投入和產出極不划算。多哥蘭面積極小,資源匱乏,根本不值得大力發展,而且又不與其他區域相連,所以沒有價值。維圖處在英屬肯亞腹地,雖然面積很小但是卻彷彿一根魚刺一樣插在肯亞的的身上,因此英國人對這裡是勢在必得的。而對我們來說為這麼一塊小地方和英國人鬧翻也沒有意思。桑給巴爾只是兩個島,沒什麼資源,如果只是需要港口,還不如直接在坦噶尼喀沿岸建一座新港。所以這些地區都拿出來並不會有什麼損失。另外,盧安達、蒲隆地以及坦噶尼喀和剛果邊境地區可以交給英國,他們不是要修縱向貫通非洲的鐵路嗎,這樣的他們就不用透過比利時和我們的殖民地了,我想英國人應該會有興趣的至於薩摩亞,那裡的確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但是太過偏遠,我國無力開發,而且那裡的港口條件也不是很好,在3月份席捲阿皮亞的風暴中,美國人損失了3艘軍艦,英國人損失了1艘,而我們也損失了維多利亞號造成了32名艦員遇難。對我們來說薩摩亞可有可無,但是對英國來說卻是從澳大利亞出發前往北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所以放棄德屬薩摩亞,然後集中力量好好經營德屬新幾內亞,如果可以的話將整個新幾內亞控制到手中對我們來說更有利。”

1889年3月16日,一場風暴如期席捲了德屬西薩摩亞,停靠在阿皮亞港內的,德國遠東艦隊維多利亞號,美國海軍特倫頓號、達利亞號、尼普塞克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