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部分

話雖這麼說,安石還是沒有立馬將草章呈給皇上,只先在條例司內部更進一步徵求意見。別人大體都還認可,只有蘇轍還是看法不同。留心瞅著安石一個人待著的時候,蘇轍趕緊湊過去向他稟道:“大人要下官考慮青苗法利害,下官反覆思量,法雖是好法,可真要執行起來,恐怕就少不了弊端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大宋遺事 第七十九回(4)

“是嗎,您想到哪些了?說出來聽聽。”安石高興地說。

“按照新法的設想,將錢貸給老百姓,收二分利息,原本是要方便百姓,不為斂財。可一出一進之間,就難免多事了!錢糧的事,官吏一經手,會勾結漁利,再嚴的法律也禁止不了。而錢一到老百姓手裡,再清白的人,也可能胡花亂用。到該還錢時,就是富得流油,他也不會痛痛快快就還了你!官府要認真,只有打板子戴枷。這些事,都可能沒完沒了。”蘇轍一舉一大列。

“這倒都是實情,會有的,得多多注意!”安石點頭稱是。

蘇轍受到鼓勵,又由現實說到了歷史。安石與惠卿的談話他是知道的,他也就從替代宗、德宗主持財政的劉晏說起:“唐朝劉晏主持財政,那是大人非常熟悉的。可他,從來不搞借貸。有人不滿,不免說些不中聽的話,劉晏卻回答:‘讓老百姓僥倖弄到錢,絕不是國家的福分!看著方便了百姓,到不得不讓官吏催繳借貸,就知道根本無所謂方便,而是不折不扣的擾民了!我雖然從來不搞借貸,可四面八方豐收荒歉,東西貴賤,不消一時三刻我就能知道。賤,我一定收;貴,我一定賣。無論哪兒,根本就沒有太貴或太便宜的東西,幹嗎要去搞什麼借貸?’劉晏說的,原是最典型的漢代常平法。大人如果能夠遵照執行,一樣能夠立竿見影,獲得極大成功!”

以毒攻毒,自然最靈驗嘍!可這藥,卻開得很有些想當然,事實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兒!劉晏抓常平,只好賤買貴賣,倒確有其事。每逢災歉,他總先讓人瞭解情況,再根據災情與府庫現有的儲備,通盤考慮,對相關賦稅貢物等作出蠲免或緩徵的決定,將措施落實到災情既成之前,不至驚擾百姓。災害大了,老百姓需要救助或賑濟,他一般也不無償賑給,而是將倉儲糧食低價出售,讓老百姓拿錢購買。別人批評他不直接賑救災民,有不仁之心,他卻說出了一番道理:“善治病的人,不讓病人危險疲憊;善救災的,也不會直接賑給。賑給少了,救不了多少人;多了,花費太大,國家財政緊缺,回頭又得橫徵暴斂。還有,無償賑給,官吏狼狽為奸,貪贓枉法不說,給出去的東西,大抵總是親近或有路子的人得的多,而離得遠或投訴無門的弱者,卻往往所得無幾。就是刀架在脖子上,也沒法兒改變這種狀況。這是無償賑給的兩種壞處。而一般受災地方,缺的只是糧食,其他產出還在。讓當地百姓賣出所產的東西,買進低價糧食,災民解決了糧荒,官府手裡有了貨物,或自用,或轉賣,也是一筆財富,國家財政就不至於匱乏了。再有,大量低價拋售糧食,任人販運,鄉村裡巷到處都有糧食,升斗小民輾轉求助,也就不難到手,可以免於飢餓。這比官家開倉發散,波及的地方反倒遠了。這是以售代給的兩種長處。做事應該揚長避短,儘量做到沒有遺憾是不是?那麼,我以售代給,有什麼錯?”這不全都是關於賑濟嗎,哪有一點兒借貸的影子?

安石既熟悉這一段歷史,如何能不知道蘇轍又像他老哥一樣,為了說明論點,正在信口胡編!可這話不能說破,安石只好笑笑,鼓勵他道:“您說得不錯,是得慎重。今後有不同意見,只管說,千萬不要見外!”

既然連條例司內部都還有分歧,安石決定且再等等。最好,當然是能意見大致統一;至少,也要等一個機會,以便提起來不叫大家覺著過於突兀!因緣成事,才能水到渠成。到那時候,再將草章呈給皇上吧!

很快,還真有了機會。河北有個轉運使叫王廣淵,上了個摺子,說目下春耕,農家普遍缺錢,兼併之家乘機坑害百姓,請朝廷准許他在河北仿效當年李參的辦法,將本路現有錢帛五十萬貫匹,作青苗錢貸給百姓,夏秋收穫時再加息收回。據他估算,一年可增值二十五貫匹。這不正合了青苗法嗎?安石當時就發了文書,將他召進京來商議。曾公亮、陳昇之他們原本就不反對,議事的時候,安石到底將青苗法與王廣淵的摺子,徑直呈給皇上了。

這王廣淵字才叔,進士出身,原是英宗做王子時的屬官近臣,神宗並不陌生。關於借貸,召李參時也曾簡單議過一回,神宗也不完全隔膜。看完王廣淵的摺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