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文化遺產日的是法國,在這一天全國有一萬多個名勝古蹟和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遺產日是一個社會生活的主題日,就像植樹日、消費者日、戒菸日一樣,但對於酷愛文化的法國人來說,它更像一個文化節。每年將近六分之一的法國人會自動參加這個文化的盛會。
在尊重和熱愛歷史文明方面,中國人是絕不會缺席的。近幾年來,已有一些省市開展了文化遺產日的活動。由中央美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幾十個大學自發地舉辦的“青年遺產日”已歷時四年,加入其中的大學愈來愈多愈踴躍。這一天,學生們懷著一種神聖感參加對先輩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的紀念。他們為知名學者擺設講壇,自己也發表感想與見解;他們還舉辦各式各樣的民間藝術展覽,邀請傑出的民藝的傳人到校園來演示,或者結隊去造訪古蹟與田野採風。青年遺產日直接推動了一些大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組織的建立。今天,政府適時又及時地將六月份的第二個週末確定為全民的文化遺產日,這表明國家對文化遺產的高度關注,並希圖在濟全球化帶來的文化同質化的浪潮中,全社會都來自覺地珍視文化遺產,以保持中華民族的精神傳統和文化個性與身份。
我之所以說“及時”,是因為我們已深切感受到全球化負面衝擊之猛烈。似乎在不知不覺之間,曾千姿百態的城市已被我們“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歷史記憶從地圖上被抹去,節日情懷日漸稀薄,大量珍貴的口頭相傳的文化急速消失。但我們究竟是東方的文明古國和大國,對文化的命運是敏感和負責任的。近幾年,從政府到民間開展了大規模文化搶救和保護的行動。由加緊制定文化遺產保護法、全方位的田野普查到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審定與編制。對文化遺產的關愛直接體現一個國家及其社會的文明高度。只有當人類進入現代社會,才會把前一歷史階段的文明視做遺產而倍加珍惜。所以說,珍視遺產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
文化遺產日正是在這一高度上確立的。它既是全面、整體、諧調發展觀的具體的體現,也是全球化時代先進的文化觀必不可少的內容。
在文化遺產日剛剛確立的日子裡,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普及的工作。告訴大眾什麼是文化遺產,遺產包括哪些內容。什麼是物質文化遺產,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遺產的價值在哪裡。應當更多強調文化遺產中內在的精神價值,包括歷史的、見證的、文化的、研究的、情感的、審美的價值等等。只有人人明白了這些價值,才會自覺地愛惜和保護。同時也要介紹怎樣做才能保護好它們,以使我們的子孫永遠擁有並享用著這取之不盡的巨大的文化財富。
當代人和這些古老的遺產是有隔膜的。特別是站在工業時代裡的人們,必然與正在消解的農耕文化相去日遠。然而溝通當代人與遺產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已被各國使用的方式很多,包括遊覽名勝古蹟、鄉間採風、參觀博物館、訪問傑出的傳承人、專家講座、電視展播和知識問答,以及各種各樣的展、音樂會與民間的故事會等等。比如在今年的遺產日裡,北京將舉行大型的文化遺產特展,在一些公園內,各種迷人而珍稀的民間藝術會展示在人們面前,此外,還要透過“民間守望者獎”的頒獎儀式,向公眾推薦一些數十年默默地守護在田野而鮮為人知的文化志士,這些活動都是為過好遺產日而特意安排的。在這一天,引導孩子們參與遺產日活動則必不可少。一個民族不管創造多麼燦爛文明,倘若不被後人珍視或被忘卻,便等同於無。
文化遺產日是全民性和全國性的活動日。我們的文化一方面博大精深,一方面燦爛多樣。從各個城市到每一個鄉鎮,都要採用各種方式紀念與弘揚自己的遺產。為了過好遺產日,需要社會各界與公眾的廣泛參與。政府的一切文博單位都應免費開放。文化遺產日是公益性的文化日。商家參與也要本著公益則,不從*取利益,以展現中國人高貴的文化情懷。這樣才能避免文化遺產日的商業化,以保持其精神的純潔與神聖。
遺產日是一個人為的主題日,落地生根需要靠全社會的精心培育。如果機關、學校、企業、社群都能積極加入,把遺產日作為提升全社會文明高度的一天,當代中國將會更加贏得世界的尊重。
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是這一天的主人,都有責任為這一天盡力,也有福分享受這一天獨有的精神和文化的快樂,以使我們的文化遺產在今天開花,在明天結果。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要想到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
面對大地震,當前最要緊的事是搶救生命和救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