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章 第27集《妙法蓮華經》

好。

其實,佛陀的每一個法都有權法跟實法。權法就是因緣的修證,實法就是法法消歸心性。還有重點,就是第三個,權實不二。這兩個不是對立的,從凡夫的角度這兩個要同時操作。

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唸佛,淨土法門。從方便門來說,我們唸佛是求生淨土。為什麼唸佛呢?因為“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所以,從因緣的觀察,的確有一個苦惱的娑婆世界,也的確有一個安樂的極樂世界,讓我們去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個就是因緣觀,這個是佛陀恆順眾生所施設的法門。

但是,你別忽略了一點,就是你自性本具的極樂世界功德。尤其在臨終,我們面臨死亡到來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先安住一念心性。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看待,哦,原來一念心性本來清淨、本來具足,所以我們就可以化解十萬億佛土、二十萬億佛土的距離,也可以化解我們凡夫跟佛陀這種佛法界跟眾生法界之間的落差。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一念心性建立自他不二,這樣對我們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操作,會產生很堅定的信心。

但是,如果你完全執理廢事,說,那我只修理觀就好了。不可以!諸位!僅有理觀,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會缺乏一種往生的誘因。對凡夫來說,我們安住一念心性,我們還要權法。就像蕅益大師所說,我們還是要觀:有如夢如幻的娑婆世界可厭離,有如夢如幻的極樂世界可以追求。

有人就問蕅益大師,既然安住一念心性,娑婆跟極樂世界都是如夢如幻,為什麼要取捨?蕅益大師答得好:從因緣的角度,功能不一樣。娑婆世界是惡夢者也,添夢者也;極樂世界是好夢者也,醒夢者也。同樣是夢幻泡影,但是你生長在不同的地方,這兩個夢是不一樣的。娑婆世界的夢讓你痛苦,讓你墮落,它是惡夢,又添夢;極樂世界的夢讓你快樂又能夠增上。

也就是說,我們很清楚,作為一個凡夫,我們必須用因緣來激發自己。我相信,你要是完全站在真如本性,用真如本性來看娑婆世界,也是如夢如幻,看極樂世界也是如夢如幻。禪宗很多人就是隻知實法不知權法,這個也不可以。

所以我們看本經,今天會說到為實施權、開權顯實,他最後有一個動作,叫做會權入實,把權法跟實法合起來操作。就像我們今天修淨土宗一樣,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跟佛陀是沒有距離的。但是我們也要如夢如幻地觀察:我業障深重,佛陀是萬德莊嚴,我也是要皈依佛陀。雖然從心性上講沒有距離,但從因緣上有距離,而這兩個並不矛盾。

也就是說,我們觀察人生時,有因緣的現實面。從現實的角度,我應該離開娑婆世界。但是從究竟義來看,沒有什麼娑婆世界可厭離。從一念心性,沒有生死可了,沒有煩惱可斷。但是從因緣的角度,有如夢如幻的煩惱要斷,有如夢如幻的生死要了。記住!這兩個並不衝突。理觀不礙事修,事修不礙理觀;真如三昧不妨礙因緣的操作,因緣的操作也不離開真如三昧。

這個就是本經的佛陀的真實義。修行有務實面,也有理想面。

這樣操作有什麼好處呢?日劫相倍!你跟只有事修的人:只知道“時時勤拂拭”、只知道一路唸佛、只知道修皈依的,那你一天的進步是他的一劫的時間的倍數。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操作?我的事修的比例要多高?我的理觀的智慧要多高?是三比七還是四比六?我要調到讓我自己既能夠厭離娑婆、有很強烈的皈依的心,又能夠安住一念心性。這個之間的平衡點,諸位!你要自己去拿捏了。大方向,你必須有權、實的法門,要有理觀、事修。有關理觀事修,我們今天的課會講得更清楚,我們看經文就容易瞭解。

庚二、重頌 分二

辛一、頌上許答

我們看“重頌”,重頌裡面分兩科。先看第一個,“頌上許答”。前面舍利弗三請、佛陀正式想要回答,把這個觀念再重新地重頌一遍。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

如是四眾等 其數有五千

不自見其過 於戒有缺漏

護惜其瑕疵 是小智已出

眾中之糟糠 佛威德故去

斯人尠福德 不堪受是法

此眾無枝葉 唯有諸真實

正當佛陀允許舍利弗要回答,就是從一種事修的因緣修證迴歸到理觀的所謂的一心真如、要開顯真實義的時候,這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