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章 第84集《妙法蓮華經》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八十六面,我們看卯一的“醉酒不覺喻”。

在五百弟子聽完因緣說,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以後,佛陀給他授記。授完記以後,他是既歡喜又悔過,就講出一個譬喻來表達他的這種心態。

他說,“世尊,譬如有人”,就是說譬如有一個貧窮人,他有一天去參加一個親友的聚會。這個參加親友聚會是什麼意思?就是聲聞人在過去無量劫前,還是一個凡夫的時候,就參加了十六王子的《法華經》的法會。他參加這麼一個法會,就是“到親友家”。

參加法會的時候,他是什麼情況呢?“醉酒而臥。”聲聞人那個時候是凡夫,他不是在清醒的狀態。凡夫叫做什麼?為無明妄想所醉,為無明酒所醉。他雖然聽《法華經》,但是他是依止無明妄想去聽《法華經》,所以他那個時候是在不省人事的情況下聽《法華經》。

這種情況是什麼情況呢?就是“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系其衣裡,與之而去”。他去參加這個親友的聚會,得到什麼好處呢?參加以後,親友後來是有重要的事,就是十六菩薩沙彌為了弘法利生的事情,就離他而去了,到其他的國土去了。離開之前,就把這個無價寶珠系縫在他衣服裡面,送給他以後就離開了。就是說,這個窮子在無明妄想當中得到了一個摩尼寶珠,他這個摩尼寶珠是不明顯的。

蕅益大師說,為什麼要說這個珠子是在衣服裡面呢?就是說他那個時候聽《法華經》是一種微弱的信解,沒有一個很堅定的信解。微弱的信解,但是也是信解,這個寶珠還是在。只是在哪裡呢?不是在口袋裡面,而是在衣服裡面,就是隱蔽的情況,但是寶珠已經存在了,成就一種大乘的圓頓的善根了。

那問題是,從今以後他懈怠。懈怠以後,跟十六個王子菩薩就失去聯絡了,就從今以後沒再見面了。這個人後來發生什麼事呢?“其人醉臥,都不覺知。”就是他因為酒醉躺在地上,他也不知道他的衣服裡面有這個寶珠。這是第一種情況,他在酒醉的情況下得到寶珠,就是一個人在打無明妄想的時候聽聞《法華經》,然後就跟三寶的因緣斷絕關係了。

但是,它畢竟是一個無價寶珠,所以怎麼樣呢?“起已遊行,到於他國。”這是關鍵了!一個貧窮人得到寶珠以後,他聽完《法華經》以後,這個善根產生真如內燻。雖然大乘的善根退失,但是他的出世的善根是存在的,所以“起已遊行”。這表示什麼?他的出離心,厭惡生死、欣求涅盤的心自然生起了。他是在什麼時候生起的呢?“到於他國。”當他離開了佛法,他一開始這個善根生起的時候是怎麼樣?到於外道當中。

到於外道的時候,“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到了外道,為了衣跟食……衣是什麼?正道法。食就是助道法。正助二道。他努力地去工作,希望能夠換取衣食,但是這個過程“甚大艱難”。

為什麼甚大艱難呢?蕅益大師說,因為未入正法,空無所證。這是一個人最痛苦的時候。所以,你輪迴生死,就一樣一天過一天,你也不知道怕。你不知道怕,你就不知道苦。最痛苦的是什麼?他出離心生起了,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辦。就是他知道輪迴是痛苦的,他也想解決,但是他沒有遇到佛法的住世。

這個時候他就怎麼辦?他只有兩條路。一個人在沒有佛法住世的地方有出離心,只有兩條路,一個修苦行,一個修禪定,兩種而已。但這兩種結果都是空無所得,努力了半天,生天也好,修福也好,結果都是空無所得,所以“甚大艱難”。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佛陀出世,佛陀跟他講小乘法,證得二乘的道果,所以便自以為足。這整個成長過程是這樣來的。

那麼,這成長過程,蕅益大師把它分成三段解釋:

第一個,叫做酒醉而臥。就是這個人在聽《法華經》的時候,是酒醉的狀態。蕅益大師把這個地方分成重醉跟輕醉。這個人醉得非常嚴重,就是這個妄想煩惱非常重,他在一種粗重煩惱當中去學《法華經》,那當然這個大乘善根的力量就非常薄弱了。有一種人是他已經修到一個程度了,就是說,你聽《法華經》的時候,你已經在佛法當中有一定的基本功了,對妄想有一定的調伏力了,那這個時候你聽《法華經》,你受益更大,因為你是在輕醉的情況下聽《法華經》。這蕅益大師說“薄有聞慧”,你會得到一定的信解,這種善根不容易退轉。

就是說,大家都是生死凡夫,大家都同一座聽《法華經》,但是栽培的善根會不一樣,因為有重醉跟輕醉。就是大家都醉,但是有重醉、輕醉的差別。如果你是初學,第一次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