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太山就是泰山。一共八山,最後一山是泰山(而且是“太”)。北號人記錄了西遼河地區,但是,資料儲存在泰山地區的巫祠裡,從西遼河到泰山的記錄丟失了。這是一支曾經到達了西遼河的昭明人的後代。)

結語

東山經除了泰山和桑乾河以外,都不是今天熟知的名字,可知不是大商的起源始族。海河和黃河都沒有主河道,漫漶在華北平原上,這是幾千年前華北平原的地貌。這些山是祠的名字。祠是祭祀的地方,後來有了房子,在早期祠是在露天。記錄的“怪物”是被崇拜的神,叫做動物崇拜,雖然被拜祭的動物逐漸的成了始族人的獵獲物,動物崇拜卻保留了下來。

在祭祀的日子裡,始族村落結隊來到這裡,人們高舉著磨製的石器,抬著各種動物的塑像(祖先)祭獻上精美的供物,等等。祠開始有了管理,逐漸走向專業化。而一種文化一旦專業化,將一代一代傳下去。保持很強的流傳能力。早在文字以前,東山經已經被口傳整理過。而且經過了四次大規模的整理。這四條經第一經的時間最早,四經最晚。

照四條經的說法,全部是水澤地。在水澤地人怎麼能居住呢?文字對水澤地的記錄是真實的,偽造是偽造不出來的。怎樣來解釋?原來,這裡說的是初建祠時候的地貌,也就是初建村落時候的情況。遷徙的始族人找到了一塊較乾爽的地方,便居住了下來。因為地廣人稀食物一定不缺少。始族發生了分支,新的分支又去尋找住地。這樣看來,四經的水澤地貌等於是太行人遷徙和開發華北平原的記錄。表達了時間的順序,而不是地域的順序。

既然時間是這樣地早,那些山名和水名一定不是山水名,也不是祠名。那麼早的時間哪來的山水名?那個時候巫還沒有從始族的村落裡獨立出來,哪來的祠名?可是,名字是真實的,是一代一代口語的流傳。只是後人弄錯了,到了後人時代,山祠(考古叫做祭壇)已經普遍建立了起來。後人自然不能知道在千年前祖先的創業的經歷。後人認為祖傳下來的名字也是祠名,山水名。在後人看來,這些名字只能是山,祠的名字。

在今天看來,在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名字就一定是崇拜名。是始族的起源史詩。還有什麼比始族起源更有生命力的詞語?幾百年的時間過去了,千年的時間過去了,始族巫從始族中獨立出來。有了自己的祠。這些崇拜也便帶進了祠。依春秋人的認識,巫獨立出來的時間在距今五千年(黃帝時代),據考古以及東山經的記載可能在公元前四千年和公元前五千年之間。

所謂的山水名實際上是始族的崇拜,一個名字等於是一部史詩。說到這裡,四條經為什麼從北向南排的謎也解開了。這個排序記錄了四支始族人從北向南遷徙的路線,表達了太行人的分支向南遷徙的趨勢。

分支以後新的始族巫一定為新的始族製作一個崇拜。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民族。中華民族歷史連續,文化悠久。因此,也一定有豐富的史詩。原來,中華人的史詩是這樣的記錄下來。在講述伏羲的時候,說到了十五氏,認為是伏羲後代。分支始族的崇拜,文化背景不同,對崇拜的流傳方式也不同。仰韶文化以始族巫的方式流傳,仰韶人的始族崇拜被春秋人叫做“氏”。太行文化的始族崇拜被巫文化集合起來,成為氏崇拜的內容。祠,氏,祀都是同義詞,發音又很相近,可知這其中的變化極複雜。

供祭的祠越來越多,幾乎每一個村落都有自己的祠,這無數的祠供祭著大體相同的名字。村落的聯合,祠的統一,終於整理出四支始族或始族系統。

海水退後,有四支始族向南遷徙,到達黃河邊的時間在公元前六千年到公元前四千年之間。

古河道 農始族 蚩尤人 炎人 禹氏族 昊人

古河道

上一回探索了大商的起源地區。起源地區生存著怎樣一些人?這些人口怎樣來到古河道?來到古河道的人口怎樣匯合起來大商氏族?匯合起來大商氏族的人口叫作大商祖先。這一回來探索這些問題。

先從古河道說起。

從黃河邊向南的一片土地叫作“古河道”。古河道地區曾經是一片低窪的水域。這一片水域叫作“黃河海溝”。黃河海溝東接山東丘陵,南通“淮海”。距今萬年這片水域開始有河道出現。古河道土地最後形成已經是公元前4千年。

在河道流過的地方,在太行山和山東丘陵中間,有過一條古老的水。這條古老的流水叫作濟水。這條濟水已經堙沒在黃河河床的下面。濟水不存在了,但是,古人沒有忘記它。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