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件,大部分是我爸的手跡。他記錄了國旗、國歌誕生的全過程。有各界政治家和畫家、音樂家們討論時的發言,有全國各地應徵的來稿稿樣和說明,有周恩來和毛澤東的最後發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面國旗,是我爸受周恩來總理的派遣,騎著腳踏車經長安街去前門大柵欄的一間旗幟社縫製的。向全世界釋出國旗圖案的電文,是我爸和梁思成等人一起草擬的……

⒈新中國第一面國旗是我爸騎車找制旗社做的(5)

近年,我爸幾乎年年的國慶日都被請到各地電視臺去講國旗和國歌誕生的故事。2003年,我女兒大學畢業後,在中學當音樂老師。教育系統發的統一教材的光碟裡,竟然就是我爸在講國旗和國歌是怎麼誕生的。2006年10月7日,我爸88歲生日的時候,國旗班的代表也來到了生日宴會。他身高近一米九,雄赳赳地給我爸敬軍禮,還把天安門國旗的紀念品送給我爸。那一天,鄭奕鈞先生著的《歸僑彭光涵的——往事·今事》由北京大學龔詩貯基金贊助,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該書被列為“北京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叢書之二十七”。該書是鄭奕鈞、劉玉仙夫婦在退休之年耗時四載根據我爸的口述和資料寫成的。現將該書有關國旗和國歌是怎樣誕生的部分摘錄如下——

1949年6月15日,中國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開幕,……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九月十六日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設立六個小組,分別進行各項準備工作:……第六小組擬定國旗、國歌、國徽、紀年、國都等方案。

第六小組組長是著名教育家、中國###促進會主席馬敘倫;副組長是當時北平軍管會主任、市長葉劍英,作家沈雁冰(茅盾);組員有著名政治家、作家、戲劇家、歷史學家:張奚若、田漢、馬寅初、鄭振鐸、郭沫若、翦伯贊、錢三強、蔡暢、李立三、張瀾、陳嘉庚、歐陽予倩、廖承志等共十六人;秘書彭光涵。當時他們中最大年紀的是張瀾先生,77歲。最小的是廖承志,41歲。他們現都已故世了。彭光涵當時才31歲,現在也88歲了(2006年)。

……

葉劍英是他在延安時熟悉的老首長,也是現時第六小組的副組長。葉老平和地對彭說:“你不用急,一步步學著做,組裡的人都有學問,見的世面多,多向他們請教就成,你現在有時間可先跑跑地方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收集各國國旗、國徽和國歌的資料供大家參考,避免我們擬定的國旗、國徽和外國的相似。”葉的幾句話給彭開了竅。

彭拿著政協籌備會介紹信到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圖書館,當這些單位知道彭是為擬定國旗、國徽找參考資料的,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都十分熱情接待他。他們主動幫助找資料。在很短時間內就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各國的國旗、國徽圖樣。這些資料後來對他甄別群眾投的國旗、國徽圖案起了很大作用。

參加國旗、國徽初選委員會的有葉劍英、廖承志、李立三、鄭振鐸、張奚若、蔡暢、田漢、翦伯贊,顧問徐悲鴻、梁思成和艾青。參加國歌、詞譜初選委員會的有郭沫若、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顧問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和姚錦新。

7月15日,《人民日報》等七家報紙開始刊登政協籌備會關於徵集國旗、國徽、國歌等方案的啟事。國內解放區各報紙、香港及海外部分華文報紙隨即轉載這個啟事。

⒈新中國第一面國旗是我爸騎車找制旗社做的(6)

國內各階層人士熱情應徵,彭光涵秘書和籌委會工作人員每天都加班拆封審閱、登記、統計全國和國外各地群眾寄來的國旗、國徽的來稿。

每天上午,彭光涵都在中南海辦公室把拆看、分類、登記後的來稿用腳踏車送到北京飯店413房會客廳。這是第六小組日常工作的地方,廳很大,室內桌面上分類擺著應徵圖案,後來稿多了,桌面不夠用,稿件只好擺在地毯上,滿滿一地。

當時正是八月酷暑,按說北京飯店的環境很不錯了,但降溫仍然只用電風扇,可電扇一開,滿桌滿地的稿件就凌空飛起,這樣大家只好搖著紙扇,汗流浹背地苦幹了。

……

小組成員華僑###人士陳嘉庚去東北參觀視察了兩個月,沒有參加小組前期活動。他在8月30日回到北平後,彭光涵立即帶著各種資料到陳嘉庚的住房(北京飯店),全面地向他彙報第六小組兩個月的工作情況,以及對國都、紀年、國徽、國歌和國旗方案的選擇意向,請陳老發表意見。陳嘉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