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中的“仁義”成為封建道德的核心。《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又:“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離婁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管子》中提到“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裡所說的“四維”(禮義廉恥)作為四大傳統美德,到了今天也依然有它們的獨特價值。通俗、簡單來說,“禮”指文明禮貌;“義”指正義行為;“廉”指廉潔奉公精神;“恥”指指的是要有羞恥感。

人們之所以提倡“義”是還因為它是維護一個社會正常運轉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社會不提倡正義,人人沒有道義責任,那麼社會的秩序將會混亂不堪。同樣,江湖則更需要義來維護。金庸先生在《連城訣》裡所描繪的景象,人們為了獲得財富,可以拋棄所有的義。凌知府可以拋棄父女之義,把女兒活活埋掉;萬震山、言達平、戚長髮三人費盡心機,不顧師徒之義,一起暗算了師父,置師父於死地;萬震山為了得到“連城訣”,把師弟殺害並且徹到了牆裡;萬震山、戚長髮等二人為防範徒弟,在傳授武藝時故意教錯,而言達平則更乾脆,連徒弟都不收;江南名俠花鐵幹為了苟活,則吃掉了義兄的屍體,還想要把所有罪則推到侄女水笙的身上……所有這一切,都讓人感到混亂和心寒。

老子說過: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他是說,道衰微了,後來的人便提倡仁義道德,結果越強調越糟糕,適得其反。其次,老子也反對智慧。換句話說,知識越發達,教育學問越普及,人類社會陰謀詭詐,作奸犯科的事也就越多,越擺不平。接著,他舉出更明顯的理由,“六親不和有孝慈”,在家庭中所謂的六親,那便是父母、兄弟、夫婦,彼此之間有了矛盾、衝突,才看得出來誰是孝子。老子所說的不是反對仁義、智慧和孝慈,而是指出這些人類的美德之所以被大家強調,是有背後的利益在驅使。有個很有趣的現象是,往往越講仁義、越把義放在嘴邊的人,卻總是在關鍵時候把義拋得遠遠的。例如“君子劍”嶽不群老謀深算,為了得到《辟邪劍譜》逐漸地把假面具扯下來,可謂機關算盡。還有“天龍門”掌門田歸農,江湖名俠,而為了得到寶藏的地圖,千方百計勾引苗人鳳之妻,棄朋友之義不顧。所以,講不講道義與智力水平沒有必然的關係。

還有,不要被外表所呈現出的表象所迷惑。如令狐沖從少林寺出來遇到向問天的一幕,那裡有向問天所說的一段話是這樣的:“兄弟,那日東方不敗派出多人追我,手段之辣,你是親眼見到的了。若不是你仗義出手,我早已在那涼亭中給他們砍為肉醬。你心中尚有正派魔教之分,可是那日他們數百人聯手,圍殺你我二人,哪裡還分什麼正派,什麼魔教?其實事在人為,正派中固有好人,何嘗沒有卑鄙奸惡之徒?魔教中壞人確是不少,但等咱們三人掌了大權,好好整頓一番,將那些作惡多端的敗類給清除了,豈不教江湖上豪傑之士揚眉吐氣?”正所謂的正派中人也有不講道義、思想邪惡的,而所謂邪派中人也有講道義的人。所以,講不講道義,與所披的正派或者邪派的外衣也沒有必然的聯絡。而衡山派劉正風和日月教的曲洋長老,惺惺相惜,打破了這種門派之間的隔閡,共同譜寫一曲“笑傲江湖”,這種朋友之間的道義和友情才真正感天動地。

有錢人往往有條件講究仁義,不光是嘴上,而且還可以時不時做點善事,以博取大家的認同,這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在關鍵時刻“露出馬腳”就很沒意思了,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雪山飛狐》裡的名俠玉筆山莊莊主杜希孟,人稱“遼東大豪”,被苗人鳳題以對聯“方信世間有英雄”,其人品和武功如何乍看上去當然不用多說,不過此人的真面目卻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當年平阿四帶著幼小的胡斐投奔他,他卻起心不良,想侵佔胡一刀的武學秘本。平阿四發現不妙,帶著胡斐逃脫,但胡斐母親的一包遺物卻失落在那裡。胡斐與杜希孟相約,正是要了卻這一段恩怨,要回自己母親的遺物。

作為江湖人,講到義時總與酒有關係,表達道義時如果沒有酒將索然無味。《天龍八部》中蕭峰的義感天動地,令人扼腕動容。當在少林寺前搭救阿紫時,遇到了丁春秋、遊坦之和慕容復三大高手的圍攻,一聲“拿酒來!”豪氣勃發。蕭峰拔下皮袋塞子,將皮袋高舉過頂,微微傾側,一股白酒激瀉而下。他仰起頭來,骨嘟骨嘟的喝之不已。皮袋裝滿酒水,少說也有二十來斤,但蕭峰一口氣不停,將一袋白酒喝得涓滴無存。只見他肚子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