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的大大名,宇喜多家就是個例子,即便沒有朝日軍道,他還是會讓最上家繼續找茬,直到您忍無可忍大動兵戈,他便有機會名正言順地出兵討伐會津,因此,與其擔驚受怕,倒不如做好戰鬥準備,賭上上杉家的家業拼死一搏,興許還能有機會…黃門殿,外臣揣測的沒錯吧?”
面對本多正信的條理清晰、侃侃而談,上杉景勝和直江兼續大為驚訝:“不愧是內府的左膀右臂,佐渡守竟能將本家的事情估測得**不離十,佩服!不錯,本家確實擔心右府偏袒最上家,藉機削弱本家而早作準備,可在下也知道單憑本家的力量很難與右府抗衡,此番整頓軍備並不想和右府決一死戰,而是表達在下的決心,讓右府不敢貿然動手,不過畿內發生這麼大的動盪,前田家和宇喜多家先後被削弱,右府已經權勢熏天,單憑我會津百萬石又能掙扎多久呢?”
“主公,依臣看來,還是儘早向右府示好,以免刀兵啊。”直江兼續此時心裡也打起了退堂鼓,雖說對石田三成已經失望,可兩人仍保持著一些聯絡,從石田處得知,秀保的勢力在近畿無出其右,不過卻並沒有本多正信說的那麼囂張跋扈,他對豐臣秀賴和澱姬還是很恭敬的,因此,若是主動示好,興許不會有什麼太嚴厲的懲罰。
本多正信之所以把秀保說的如此強大,是想讓上杉景勝明白單憑他上杉家是不能成事的,一定要有強力盟友的協助才能頂住秀保的壓力,而直江兼續提出求和,這是本多正信不能容許的,為了讓上杉家既能聽從德川家的安排,又能爆發完全的戰鬥力,就必須斷了他的退路,而接下來,本多正信確實做到了這一點。(未完待續。。)
第二六五章 迴歸越後
“現在示好還來得及麼?”本多正信故作哀愁狀,“所謂落井下石,知道最上家派人上洛申訴後,會津周邊其他大名也是蠢蠢欲動,越後的堀秀治,角館城的戶澤政盛以及不久前回歸下野的大田原政清爭先恐後地派重臣上洛,向右府稟報會津的異動,三人成虎,這種情況下,就算右府想放上杉家一馬,也不得不顧及自己剛剛樹立起來的權威吧?試想一下,若是對於這幾家的申訴充耳不聞,天下大名該怎麼想他?那些模稜兩可,動向不明的大名又怎會甘心聽他調遣,因此,即便黃門您親自上洛臣服,也必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參考前田、宇喜多的境遇,上杉家最後的知行很可能被壓縮到會津四郡六十萬石,這還是絕對服從的情況,若是中途最上家以及佔據越後上杉故地的堀家煽風點火,故意挑釁,可能還要再打個折扣啊!”
聽到這,直江兼續沉默了,他從本多正信話中悟出了兩層意思,第一,現在上杉家已是騎虎難下,若是向秀保妥協,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損失一半以上的實力;其二,即便忍痛將五成知行捨棄,那些和上杉家有私怨的大名還是不會就此收手,直到上杉家淪為像宇喜多家一樣的二流大名,總之,現在這種情況,除了拼死一搏,就只能是苟且偷生,備受屈辱,而依照上杉景勝的性格,是絕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但是,直江兼續並未就此陷入本所正信的圈套,他似乎覺察到本多正信並不是真心向來搭救上杉家,而是將上杉家逼入與秀保作對的死衚衕,他這麼做,究竟有何用意?
“佐渡守所言是有幾分道理,”直江兼續捋了捋鬍鬚,微微頷首道:“可事到如今。除了臣服還能有什麼辦法?剛才您也說了。若是臣服還是能保留一些知行的,可本家若是反抗,恐怕到最後就只能和北條氏一樣面臨改易了,我想佐渡守也知道長宗我部和島津兩家的下場,他們一個試圖稱霸四國,一個眼看就要統一九州,結果呢,在太閣的打壓,一個由四國大部近九十萬知行削減到土佐一國二十萬,另一個則是由九州七國近二百萬知行削減到南九州三國六十七萬;太閣統一天下後。蒲生家也是從九十二萬削減到了二十三萬,如此算來,若是肯降服,只要能保證三到四成的知行,這總比改易切腹好多了吧,您覺得呢?”
“呵,山城守這麼想就罷了,難道黃門殿下也願如此苟且偷生?還是說謙信公的勇武和榮耀都被丟棄在春日山城了麼?”本多正信嗤笑道,“都說越後是上杉家的根。看來確實如此,沒了越後的上杉家還真是羸弱啊,難道黃門不想回歸越後了?”
“迴歸越後?!”本多正信的話本已讓上杉景勝惱羞成怒,可一句“迴歸越後”卻讓他安靜了下來:“佐渡守真是刻薄啊。連謙信公都搬出來了,可你覺得本家拼死一搏就能迴歸越後了麼,是你異想天開,還是當本家都是傻瓜呢?”
“外臣並非異想天開。而黃門殿下也絕非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