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他看向諸位大臣,明光帝記著兵部尚書跟趙王爺有交情,想了想還是不太放心,然後目光轉頭放在了秦臨淵身上,秦大人,朕命你為督軍,跟著徐將軍速速趕往雲州,協助成王平定叛亂。
&esp;&esp;秦臨淵跪到地上,臣領旨。
&esp;&esp;八百里加急,再快些,一日半就能到,只不過已經耽誤了兩日,如今還不知鹿城到底是何情形。
&esp;&esp;要多久才會打到雲州去。
&esp;&esp;倒是和眾人想得不太一樣,明光帝已經認定禹王跟著造反,可當初寧將軍守了韶關兩日,從西北過來只此一路,趙王也沒辦法送信,和禹王沒有商量好,也並未再勾結到在一起。
&esp;&esp;禹王憨厚,才智不如其他兄弟,根本沒造反的膽子,不然也不會早早就藩。
&esp;&esp;當初跟趙王一起接兒子回宮都讓他悔青了腸子,聖旨不滿也接下了,造反,是禹王想都不敢想的事,萬一事敗,他的妻兒都得被他連累。
&esp;&esp;兵臨城下之時,禹王緊閉城門不開,恰好趙王養兵休整,這才僵持了一日。
&esp;&esp;等到第二日,趙王還未進軍,只傳信來有事相商。禹王看完信,在府裡走走停停半個時辰,才請趙王進城一敘。
&esp;&esp;這來鹿城是怎麼回事兒,估計盛京都知道了,禹王想,打仗就打仗,最好別過鹿城,他也想勸勸趙王,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esp;&esp;趙王也是膽大,單槍匹馬,什麼人都沒帶,就這樣獨自進城了。
&esp;&esp;明明是趙王什麼人都沒帶,只一杆常年不離手的銀槍進城,而鹿城也有兵馬,人多勢眾,可擔驚受怕的卻成了禹王。
&esp;&esp;把趙王請進府後,趙王大笑道:二哥,我這昨兒夜裡就餓了,好些日子沒吃頓熱乎飯,快給我備一些酒水飯菜。
&esp;&esp;從前在宮中時,禹王年紀大,對這些弟弟很是照顧。
&esp;&esp;他雖無甚才幹,可卻記掛兄弟情誼。
&esp;&esp;他道:酒和飯菜已經準備好了,為兄今日就陪你吃點喝點,這一路過來,也不容易吧。
&esp;&esp;禹王見他沒穿鎧甲,就穿了厚實的冬衣,可衣服卻髒破,行軍多日,自是無法顧及這些。
&esp;&esp;唉,再看自己,雖然也不是太好,但比起趙王,還是好上太多了。
&esp;&esp;趙王爽朗大笑,不比跟羌族打仗容易。
&esp;&esp;最難的是心境,從前是守城,如今是破城,自己反倒成了外族,這讓趙王心裡難受不堪。
&esp;&esp;飯菜很快傳上來,趙王大刀闊斧地坐著,兄弟倆喝酒吃菜,糧草不足,趙王就與手下士兵同吃同睡。
&esp;&esp;這會兒天還冷,畢竟正月底,尤其是地處西北,趙王身上的衣裳因為摸爬滾打,都帶著補丁。
&esp;&esp;銀錢得用在刀刃上,跟著他造反。
&esp;&esp;試問有哪個皇子這樣,他征戰多年,卻還要被疑心忠心,實在是難以忍受。
&esp;&esp;趙王端起酒盅敬了禹王一杯,今日還多謝二哥款待,不然連頓飽飯都吃不上。我幹了,二哥隨意。
&esp;&esp;一盅酒,禹王也給幹了,然後給趙王夾了個雞腿,嘆了口氣說道:你說你,這又是何苦?
&esp;&esp;他吩咐丫鬟去換大一點的酒碗來,趙王笑著道:還是二哥懂我,小酒盅太小,喝著都不過癮。
&esp;&esp;趙大口吃肉,一邊吃一邊道:何苦?其實也值得,總比干等著,等哪一日刀落在脖子上,到時就知值不值了。
&esp;&esp;禹王不忍地看著他,羌族這些年也安穩,你總在西北,不像從前有那麼多戰事,皇上下令削藩,可也得數年之後,何苦這個時候反了。記得支援
&esp;&esp;趙王頓了頓,低下頭道: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皇上才想削藩,二哥,我的軍功,單靠這些封賞,就足夠兩位將軍封爵至國公,世家還三代一削,只不過因為我身為皇子無可再封。可皇上下令,日後我的兒子連王爺都做不成,那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