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缺陷的話,反而永遠不會壞;換一句話說,若求快一點圓滿,就快一點完蛋。道家的哲學始終是這個看法。很多名人懂得人生的道理,懂得了這個道,就像滿清中興名將曾國藩,到晚年還為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是要求一點缺陷的意思。
不能讓自己太圓滿了,因為萬事不可能太圓滿,所以要保持固有的不足。
“大盈若衝,其用無窮”,大盈就是大滿,真正的充滿,如瀑布一樣,不停地從山上流下來,天天都盈滿流動,這就是“衝”的作用。活的東西是永遠在流動的,所以其用無窮。最可嘆的是,有人想把現成的享受,現成的東西,永遠保住不動,認為可以永遠屬於自己,這就犯了前面所說“月圓則缺,日中則移”的毛病,結果一定是“水滿則溢”。
財富如此,權力也是一樣,一切的東西,不能用之於私。如果不能“大盈若衝”,那就完了,要像河水一樣流動才可以。
明白了,明白了,木方心中豁然開朗,怪不得施得從面相上看,並不是多好的面相,但施得心胸開闊,為人前後如一,並且有大成若缺、大盈若衝的優點,所以他的前景才不可限量,才有其用不弊、其用不窮的無限可能。
施得拿著水壺從廚房出來,見木方一臉若有所思的表情望向了窗外,陽光照在她的臉頰之上,有一種沉靜的寂寥之美,彷彿空谷幽蘭,又如深山青松,讓人無限遐思。
也別說,木方雖然看上去刻板嚴肅了幾分,但她的五官長得確實十分周正,在周正之外,還有一絲端莊大氣之美。如果說夏花之美如夏天的熱烈,碧悠之美如春天的溫暖,月清影之美如秋天的高遠,那麼木方之美就如冬天的遼遠。
寂寥而遼遠之美,就如冬天曠野之中一望無際的高原,又如冬日天空明淨無雲,讓人在肅靜和嚴峻之中,感受一種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悲情之美。
想多了,施得收回思緒,衝木方淡然一笑:“再來一杯?”
“不了。”木方站了起來,“茶泡三杯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該走了,謝謝你的茶,謝謝你的早飯。”
送走木方,施得悵然若失地在房間中呆立了片刻,也不知道想起了什麼,又搖頭笑了。
一上午沒傳來什麼訊息,施得也沒主動去打探訊息,而是一個人靜坐了幾個小時。難得一個人推開一切瑣事安心靜坐,他練習了數遍吐納之法,然後又打了幾遍太極拳,感覺渾身舒暢了許多,才停了下來。
最近停滯在相師高門境界之上,沒有向前邁進的跡象,施得也沒有著急,他並不是很想急於邁進運師之門,而是想把基礎再夯得紮實一些。萬丈高樓平地起,牢固的基礎,是高樓永固的前提。運師雖然是相師的高階階段,但如果相師階段的基礎沒有打好,以他的理解,就算強行突飛猛進進入運師之門,也會有後遺症。
不如在相師的境界之上多停留一段時間,然後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悄然地突破運師之門,或許可以避免何爺以及畢問天、杜清泫等前輩進入運師之後不得不面對的劫難。
當然,施得也知道,以上只是他一廂情願的想法,相信無數前輩高人都想過如何避免劫難的降臨,那麼多前人的智慧都解決不了的難題,他不會自大到以為只憑自己簡單的想法就可以解決千百年來無人解決的難題。
不過施得堅信的一點是,或許智慧解決不了運師必須承擔每八年一次劫難的難題,但福分一定可以化解。世間之事,沒有福分解決不了的難題,也沒有福分化解不了的災難。可是問題又來了,按說以何爺、畢問天以及杜清泫的為人,他們一世英明,肯定都積攢了大量的福分,為什麼卻在談及劫難時,談虎色變呢?
以他們幾十年的積德行善,還不足以積攢足夠多的福分應對劫難嗎?但為什麼不管是何爺還是畢問天、杜清泫,都似乎對劫難頗有幾分懼意,擔心過不了劫難,到底是福分的原因,還是另有隱情?
忽然,施得腦中靈光一閃,莫非是何爺、畢問天以及杜清泫等人多年的江湖生涯,雖然積攢了不少福分,但因為在積攢福分的過程中,多有不妥之舉,導致福分損耗過大以致於不足以應對劫難不成?
很有可能!
施得又想起了在剛認識何爺時,何爺對他說過的一番話:“不管運師怎樣守口如瓶不洩漏天機,也不管運師如何懲惡揚善,但運師畢竟是奪天地之造化,是逆天而行,因此,每個運師都有一個大限,以八年為期,每八年一次劫難,越到後面劫難越兇險,基本上每個運師都可以平安度過前六個劫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