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火柴,點著一個火堆很麻煩,所以古人家中的火堆一旦燃起,必須整年不熄,直到寒食節這一天才換上新的火堆,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但趙興發現了宋代的火柴——法燭後,已經常劃火柴點燃新火。
不過。宋代法燭屬於硫磺火柴,既價格高昂又極不安全。趙興作為一個Zippo愛好者,知道打火石的一些原理,他記得其主要成分就是一些稀土元素。將其與鉛錫等金屬融合在一起,就成了優質打火石,而稀土元素在宋代被稱為“獨居石”,福建、湖北一地出產很多,它也是古代火鐮中常採用的燧石成分。
如今,趙興這一閒下來。便想在寒食節前將新式火鐮“發明”出來。於是,在迎來送往的酒宴間歇,他召集一幫都作院工匠。開始斷斷續續地“研製”宋代打火機……
離開京城後。趙興便命鄉人收羅“獨居石”,他讓工匠們粉碎獨居石後,用酸鹼反覆沖洗,剩下的既不溶於酸又不容於鹼的沉澱物,經過灼燒除去灰分,然後用鉛錫混合在一起,就成了新式火鐮。
再進一步。他又讓人找來一些軍用猛火油——不久。比現代打火機要傻大笨粗地宋代打火機誕生了。它隨後被交給工匠繼續研究,並製作出更精細的樣本。從最常見的火鐮式到水壺造型、動物造型等等……
時光如流水,轉眼間寒食節到了,趙興有了這種先進的取火工具,家中地灶火就不再需要小心保管,即使偶爾不小心弄滅了,重新敲出一堆新火就行,所以寒食節對他失去意義。
古人在寒食節這天還能幹什麼?似乎寒食節也是宋代四大“舉國賭博日”之一,但趙興家中除了廖小小賭性強烈點,其他人沒有太多的賭博慾望。這也使得他們一家在別人忙著更換新火的日子裡,有點無所事事。
無聊的趙興不知道該怎麼度過這沒電視、沒麻將撲克的三天小長假,閒著發悶,他乾脆約上相熟的官員朋友,一同去遊覽五蓮山地景色。
九仙山主峰海拔697米,方圓55平方公里,為山東臨海最大的山群,山上有著名的“孫臏書院”,傳說孫臏功成身退後,就選擇在此山開設書院,教導學生。這座秀美地山峰是蘇軾在密州做知州時,最喜歡遊覽地,他曾以“奇秀不減雁蕩”讚譽此山。
宋代崇文抑武,這座戰國時期的書院如今已不教授兵法,成了一個類似廟宇似的荒廢小院,院中的守護人穿著不僧不道,讓人摸不清身份。原本這座小廟也早該荒廢了,但絡繹不絕的朝覲者讓它勉強維持下去,不過,也就是勉強維持而已。
小廟已經很破敗了,草屋漏雨,正堂裡沒有雕像,只是牆壁上畫了一副孫臏像,兩側牆壁則繪製了一些戰國時代的交戰場面……但在趙興看來,這些繪畫的手法似乎是五代地產品,遠遠沒有達到戰國時代地那麼久遠。
孫臏書院的大樹底下,文官們聚成一團,一邊喝茶一邊感懷,但肯參拜孫臏像地唯有趙興、源業平與張用。鄧御夫與林積,以及膠西縣的佐官則寧肯在樹下乘涼。
賞了孫臏廟的守護者幾貫香火錢,趙興與張用走到院中,源業平還在廟裡喃喃禱告,並坐在一張草蓆上,保養自己的隨身寶刀,他似乎向這位古代兵神展示自己的佩劍,動作一板一眼的,虔誠的宛若那孫臏真的坐在他面前。
出了小廟,趙興與張用都沒有前去與文官嬉鬧的興趣,趙興帶著若有所思的神情,問了一個他長存心中的疑問:“我聽說古時候都有將門的說法,到了唐代還有人說將門出將,相門出相,可見將、相是兩種培養方法……你聽說過楊文廣嗎?楊氏家族現在怎麼樣了?”
張用一拍手:“這話你問我,算是問對了。吾祖張廷翰乃開國名將,兩世為三衙管軍……嗯。也就是你說的將門吧。我家比不上曹家、石家,但也綿延數代。神宗時,我家還有太祖張昭遠為闔門使——楊家嘛,到了楊文廣這一代,也是三代將門了,可惜他們的後代棄武從文。聽說他們這一代那孩子名叫楊祖仁,三四年前入京考科舉,還來拜訪過我家。”
趙興點點頭,不經意地說:“朝廷邸報上說,楊祖仁新任杭州通判。剛好在我家擔任通判……可惜了,其祖楊無敵那般武功,後人竟然捨棄了……”
張用噗嗤一聲笑了起來:“楊無敵,這名字有趣……你是說楊業吧。他也叫楊無敵,可笑!誰給他起的這名字?”
趙興驚訝的揚起臉:“不是說他對契丹百戰百勝嗎……”
“別逗了!他跟契丹交手百餘次,每戰必敗,曾經有一次他躺在城下死屍堆裡裝死,全靠城牆上的人扔下繩索,他才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