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由趙鋼和已經到位的各級軍官共同率領,遠赴西域進行訓練。
天翊軍作為一支血統純正的漢族步兵軍團,今後將要承擔起護衛平西王府所在員渠城的重任,也就是趙興的禁軍。這支部隊從一開始便會接受全新的訓練方式、配備全新的武器裝備,今後在西域地區將要承擔的是類似於臥虎軍的重任。
如此一來,整個平西軍團將由四萬西涼軍、四萬平西軍、三萬護西軍、三萬崑崙軍以及三萬天翊軍五個軍組成,兵力總計達到了十七萬。
按照趙興的設想,今後天翊軍駐守在西域腹地焉耆國境內,崑崙軍駐守在烏孫赤谷城附近,護西軍則遊弋在天山南北兩側,作為應急機動兵力。四萬西涼軍和四萬平西軍仍然作為主戰兵力,對西域尚未歸附的地區進行逐步佔領和蠶食。
第244卷 第1952節:被忽悠的烏丸人 (5)
鑑於對烏孫人的不信任,趙興暫時沒有計劃從烏孫俘虜中招收士兵的打算。等以後完全掌控了西域之地,到底要不要吸收烏孫人加入騎兵部隊,則視情況而定。
趙興催促劉虞抓緊時間對新近調入西域的晉國基層官吏進行崗前培訓,讓他們儘早熟悉西域的風俗人情,迅速融入當地的社會之中,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帶出一批本地的官吏。
趙興還建議劉虞要想辦法鼓動天山南麓的胡人北上進入烏孫境內生活定居,同時將烏孫人遷徙一批進入天山南麓生活,最終形成西域各族大雜居的有利局面。
至於其他的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和語言、統一服飾禮節等更加深入的任務,趙興相信就算自己不提醒劉虞,他也一定會想辦法不遺餘力地深入開展。如今趙興的民族大融合政策已經在晉國和涼國展示出了明顯成效,劉虞本人便是具體政策的執行者,他在推行民族融合方面已經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為了支援劉虞,趙興指示《晉報》等五份重要報紙大篇幅地報道西域的風土人情以及各種稀有特產,號召內地商人奔赴西域謀求發財致富的良機,號召內地的種糧大戶和養殖大戶前往西域承包農田、發展畜牧養殖業。
如今的西域,總人口不過數百萬,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正好可以吸納內地人口密集地區的勞動力前往西域進行拓荒和發展。
趙興在《晉報》上將這個大規模的行動稱之為“西部大開發”戰略,明確表示凡是願意前往西域經商、種植、養殖以及開辦各類作坊的商戶和農戶,都可以從駐西域農兵商金行之中得到一筆非常可觀的啟動資金。這筆啟動資金足夠前往西域的商戶和農戶馬上在西域站住腳跟,只要耐心經營個兩三年,一定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雖然漢人鄉土觀念眾,輕易不願離開故土,但趙興採取這種十分誘人的手段,還是可以吸引大量的漢人前往西域謀生和定居。只要持續減持下去,當有一天漢人的數量與西域各族胡人的數量持平的時候,趙興不相信西域還能脫離大漢的懷抱。
第七八四章公孫度準備搏命
就在西域戰事尚未收官的五月份,天氣已經轉暖的東北戰場,如今也開始箭拔弩張,隨時有可能爆發一場攸關生死的決戰。
遼東霸主公孫度現在有苦難言,原本以為憑藉手中的兵馬,足以橫掃烏丸和高句麗,結果自去年開戰以來,損兵折將不說,到現在仍然沒有看到勝利的曙光。
去年夏季,公孫度親率大軍自西蓋馬出兵,與從西安平出兵的廖化軍南北呼應,分別沿著哈達嶺和龍崗山,將高句麗的軍隊趕回了國內城,並且佔領了紇升骨城,在馬訾水上游(鴨綠江)停下了進攻的腳步。
第245卷 第1953節:被忽悠的烏丸人 (6)
不是公孫度不想一口氣攻進國內城,而是當時已到隆冬時節,在天寒地凍的戰場上與耐寒的高句麗人對陣,而且還要穿越多山的叢林,實在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公孫度於是將部隊與廖化的部隊合在一處,全部進入紇升骨城內避寒,等待來年春暖花開之後再戰。
在漫長的東西里,駐守高顯城的郭淮讓人給公孫度送來密報,提出了聯合夫餘人先殲滅烏孫和鮮卑,然後揮師東進,三路大軍攻打高句麗的建議。郭淮毫不掩飾地建議公孫度不妨嫁禍幽州或者夫餘國,採取借刀殺人的手段消除遼東郡北部的威脅。
公孫度既然能夠親率大軍將高句麗人趕回國內城,說明他是個懂兵法韜略的統領,所以對於郭淮的這份建議自然有獨立的判斷。
經過反覆衡量,公孫度同意了郭淮的建議,但是對於郭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