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隨著傳統思想被打破,主流社會對於單身者的接受程度加大,單身者,不再是生活失敗的代名詞,不再是生活*的代名詞,20世紀初,就有一批人開始嘗試這種他們喜歡的現代社會的單身生活,這種“嘗試”,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是高興的而不是無奈的,和此前最著名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和他的女友著名文學家西蒙·德·波伏娃,他們以非婚性同居的生活在一起生活了一生,他們是事業上的夥伴、精神上的伴侶,他們共同為人類思想的進步而戰,為人類道德的進步而戰。薩特被稱為“20世紀人類的良心”,獲諾貝爾文學獎;波伏娃也曾經獲法國最高文學獎,被認為是法國最有魅力的女人,20世紀女性主義運動的創始人,現代女性意識的守護神。他們之間獨特的“伴侶婚姻”,數十年來一直成為東西方社會學學者以及普通民眾感興趣的話題。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衝擊與融合(4)

20世紀以來,主流社會再也不可能忽視單身生活的個體和群體,社會逐漸地進步,思想也在逐漸地向前推動,社會價值觀一元化向多元化轉向,隨著社會主流思想控制力度的減弱,每一個社會個體,在不妨害他人的情況下,有自主選擇的自由,其中包括單身生活的選擇。

21世紀,單身生活方式引領世界潮流,成為社會時尚的代言。2000年當選的芬蘭女總統塔裡婭·哈洛寧與律師男友同居15年,弄得國民不知以何稱謂稱呼總統的男友(後結婚);時尚衣著、高檔首飾、才藝雙絕的美國國務卿賴斯,算得上是新世紀開端全球最具魅力的單身女強人;2005年登基的摩納哥新國王阿爾貝特,48歲依然堅持獨身,王室將來繼承人問題是老國王蘭尼埃三世臨終前最大的遺憾;2008年11月21日,麥當娜和英國導演蓋伊·裡奇的離婚案在英國高等法院獲得批准,這位曾經在20世紀力倡獨身的世界級歌星經歷8年的婚姻生活之後決定重返單身者行列……

現代社會,人們即使不透過婚姻也可以獲得他們想獲得的一切,例如,愛、性、孩子(譬如麥當娜和朱迪·福斯特非婚生子)、財富、榮譽,人們還有什麼必要非得用婚姻和家庭的責任和義務來束縛自己呢?難道做一個自由的人不好麼?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被形形色色的責任、義務的規章約束得已經十分不耐煩了,於是有一批人率先在人類束縛最緊的地方解放自己。

上述的一切進步和演變都與世界的變革有關,與現代社會中主流社會的容忍有關,如果主流社會一如既往地歧視和壓抑單身者,那麼單身者便無法獲得金錢、地位和榮譽,單身文化也就不可能在全世界獲得如今天這樣的發展的機會。

三、單身文化在中國

傳統中國是一個反對單身的國度,中國人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結婚生子被看成是生活成功最重要的標誌,“無後”則被視為失敗的標誌。中國主流文化就是這樣特別,一方面強調禁慾,另一方面又強調生育。宋代開始盛行的程朱理學,就是儒家倫理學說和佛教的禁慾主義相結合的畸形怪胎。法國的性學家福柯從來就不承認中國傳統的禁慾思想和行為,在他眼裡中國是一個非常注重性享樂的國家(以中國宮廷收藏和民間大量流傳的春宮藝術品可以為證)。因此他認為,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非常注重性享樂的國家。

中國古代社會,所謂的“禁慾主義”的文化格局,例如“萬惡淫為首”之類,其實是封建體制男權社會為婚姻內女性設定的行為以及精神的枷鎖,倡導“良家婦女”(尤其是本家族女性)“守貞”、“守節”的同時,放任男性的慾望追求。例如,納妾和嫖妓,對於中國古代的男性而言,全屬“正大光明”的事,以子嗣為由的納妾更是能令“闔家歡樂”,中國皇帝的後宮,正是這種一夫多妻制的典型代表——這就是中國獨特的禁慾主義,一方面是男子多妻制的縱慾主義,另一方面是女子多生育的苦行主義。兩者都以結婚為生活正宗。這與歐洲傳統的基督教教義規定的一夫一妻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格局。福柯看到的是中國古代社會有關性的隱蔽的一面。這樣的文化結構自然是不提倡單身生活的方式,但是,並不等於說中國歷史上就沒有單身者。先秦時期的中國的著名單身者有歷史上留下了英名的刺客專諸、聶政、荊軻,因為他們的職業特徵而不願意有家庭的拖累。寺院文化貫穿中國魏晉以後的整部中國史,中國歷史最大的單身者群體是遍佈於中國各地的佛教徒,除了大量的寺院僧侶外,世俗世界的單身者主要以喪偶者為主,中國古代女性喪偶者再婚的比例較低,另有一部分男性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