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早就習慣了。放心,一定會早去早回。”王寶玉笑道。
“兄長定要保重,只要有兄長在,群雄便不敢覬覦荊州領土。”劉琮道。
“嗯,我不在的時候,多聽陌太尉和蔡相國的,你也知道,他們的才華遠在我之上,跟著他們才能學到真正的本事。琮兒,我待你就像是自己的弟弟一樣,我的話你也要聽心裡去啊。”王寶玉意味深長的拍著劉琮的肩頭叮囑道。
劉琮心頭一酸,聽上去就像是離分別不遠了似的,含淚點點頭,隨即過去跟眾人見禮。
“寶玉,廣元願隨軍前往。”石廣元上前拱手施禮,目光堅定。
“石先生,你的才華我很相信,還是留在樊城吧,這裡離魏軍最近,責任重大。”王寶玉道。
“自從投奔而來,不曾立下大功,白食俸祿,心中常有不安。”
“呵呵,這麼說就是太謙虛了。我早有耳聞,樊城百姓對你可是十分擁戴的。”王寶玉欣慰的說道。
“哎,比起寶玉對荊州所為,簡直是一粟在桑田,不足齒數。”石廣元搖搖頭,又懇切的說道:“寶玉此次西征,必經涼州之地,或將遇到昔日之友涼州刺史孟公威,我願同行,即便不能勸其歸降,也可讓寶玉大軍安然透過。事後,我再折返樊城也不遲。”
諸葛亮四大密友中,除了孟建孟公威之外,其餘三人都在王寶玉的手下,崔州平擔任公安太守,石廣元擔任樊城太守,徐庶更不用說,是王寶玉一等一的鐵哥們兒,在荒島上修行不得法,如今幫忙打理天玄門的事務。
當年曹丕接受司馬懿的建議,想要趁著劉備亡故,五路大軍伐蜀,其中一路便有孟公威的兵馬。只是孟公威多少惦記跟諸葛亮的昔日情分,行軍速度緩慢,最終諸葛亮打了個時間差,將五路兵馬都給化解退去了,讓蜀國有了兩年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
儘管如此,也不能說明孟公威不和魏國一條心,起碼也是更偏心於曹魏的。作為涼州刺史,孟公威的職務相當不低,可稱封疆大吏,想讓他也歸到昔日的四人小團體中,難度可想而知。
其實石廣元正有此意,只要能把孟公威給拉過來,這才算是立下大功一件。然而,在王寶玉看來,是否招降孟公威並不重要,反正目前自己的手下也不缺人才,隨便拉出來的一個人,水平也不比他差,更沒必要為了孟公威和曹叡再度翻臉。
但作為涼州刺史,負責邊境安全,孟公威的手下至少會有十萬兵馬,這倒也是個不小的威脅。王寶玉回頭看看自己的兩萬騎兵,顯得有些猶豫。
“兄長,石先生所言有理,為防萬一,還是帶著他一起去吧。”劉琮也認真的說道。
“好吧,石先生就跟我一路同行,只不過,不管能否招降孟公威,先生都要第一時間返回,將咱們的彝陵看護好。西征是我主觀行為,但是彝陵安危才關係著荊州百姓將士的利益,萬不能掉以輕心。”王寶玉答應道。
“一切皆遵寶玉吩咐。”石廣元興奮的點頭道。
補充了一些物資,王寶玉等人只在襄陽住了一晚,立刻啟程趕往上庸,又在那裡補充了一些石油,隨後直奔漢中而去。
這麼大的行動,當然要通知身在漢中的諸葛亮,蜀軍沒有任何阻攔的舉動,由著王寶玉的大軍長驅直入,一路來到了南鄭城。
此時的諸葛亮就在南鄭城,得知王寶玉到來,立刻率領百餘名將領出城相迎,旌旗招展,綿延十餘里。
王寶玉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趙雲、魏延、張苞、關興、關索、馬岱、馬謖等紛紛拱手施禮,他們正鬥志飽滿的期待著北伐中原大戰的開始。
作為穿越而來的未來人,王寶玉心裡很清楚,這一次北伐戰爭中,這些人當中將要有不少人因此隕落,成為無法挽回的遺憾,但他卻無力阻擋。
“皇叔!”
“四叔!”
“寶玉!”
因為關係不同,稱呼上也不同,一張張真誠而熟悉的面孔,不知哪天會逐漸遠去,一聲聲包含真情的呼喚,也終將再聽不見。
王寶玉點頭微笑,諸葛亮卻一把拉住他的手,說道:“寶玉,難道非要西征不可嗎?”
遙遠西部是個未知的領域,其中有多少兇險,沒有人能知道,但可以確定一點,那就是比攻打貴霜還要艱難。諸葛亮深知其中利害,話語之中充滿了擔憂。
“先生,你最清楚不過,我來到這個時代二十年了,為的就是回家這一件事兒,但凡有一絲希望,就絕不會放棄。”王寶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