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淪落的英年早逝。
劉備在信中請他入川相助,強調前方戰事十萬火急,諸葛亮不敢耽擱,忍住悲慟,立刻招來了關羽、張飛和趙雲。
三人都想跟隨諸葛亮入川,但諸葛亮思來想去,還是留下了關羽,鎮守荊州。張飛和趙雲喜得摩拳擦掌,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劉備身旁。
而關羽卻是好大不滿,建功立業對於他而言,還是次要的。但是,作為一名戰將,上陣殺敵才能體現價值,守城享樂豈是大丈夫所為。
諸葛亮這個舉動,在後世一直被認為是他的戰略失策。但在當時,荊州卻根本離不開關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關羽一直負責水軍,有著豐富的水戰經驗,而江東孫權一直虎視眈眈,關羽前腳離開荊州,孫權後腳就會趁機發動進攻,所以離開了關羽根本不行。
諸葛亮豈能看不出關羽的怨氣,耐心的勸說道:“關將軍,主公書中讓我量才委用,荊州乃我後方重地,不可有失。將軍肩上責任重大,功勞猶勝取川。”
一聽諸葛亮這麼說,關羽才露出了笑模樣,慷慨道:“軍師儘管放心,關羽定然守住荊州,不失一寸土地。”
諸葛亮深深拜謝,這才將大印鄭重的交給關羽,說道:“如此,荊州便都在將軍身上。”
關羽接過大印,說道:“大丈夫既領重任,除死方休!”
諸葛亮聽到關羽說出了“死”字,心中一陣不快,又不是讓你死,只是好好守住這塊地方就行,為何要發這種誓言。已經死了一個龐統,難道還不夠嗎?
“若是曹操來攻,將軍當如何?”
“全力拒之!”
“倘若曹操孫權一起來攻,將軍又當如何?”諸葛亮問道。
“分兵拒之!”
諸葛亮臉色十分難看,微微嘆氣道:“關將軍,你與主公乃是結義兄弟,決不可逞一時之勇,而負了金蘭之情,我有八個字送你,可保荊州不失。”
關羽有點不快,認為諸葛亮的話是瞧不起他,壓著火問道:“哪八個字?”
“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關羽鼻子哼了一聲,算是答應。諸葛亮忍不住追問了一句:“將軍可曾記下?”
關羽這才側過臉,“雲長謹記軍師之言。”
“若是江東來犯,可去彝陵找郡主孫尚香。”諸葛亮又不放心的叮囑了一句。
“一介女子,堪何大用。”
“將軍!”
“軍師若無其他安排,雲長告退!”關羽並不買賬,帶著大印轉身離開。
諸葛亮愣了半天神,開始思念王寶玉,若是有王寶玉在此,憑藉他的圓滑和人脈,荊州定然能夠保住。
事不宜遲,諸葛亮帶著文官蔣琬、伊籍、向朗、馬謖,讓張飛率領精兵兩萬,自大路殺奔巴州,又讓趙雲為先鋒,率軍一萬,沿著水路直奔涪城,他自己帶領兩萬兵馬斷後,共計五萬大軍,直奔西川而去。
723 反偷襲
諸葛亮此去西川,正如大鵬展翅,困龍入海,成就一代名相,名垂千古。同時,也造就了一位樂不思蜀的傀儡皇帝,可謂世間從未有完美之事。
好久沒打仗的張飛同志,一聽諸葛亮讓他去打巴州城,興奮的哇哇大叫。還是軍師識人,這帶兵打仗,還得數俺老張,大家就等好吧!
張飛神采飛揚的催動軍隊急行,一路與百姓秋毫無犯,十天光景,就來到了巴州城下,距離十餘里紮下營寨。
駐守巴州城的是老將嚴顏,年逾六旬,寶刀不老,善拉硬弓,箭無虛發,這一點倒是跟黃忠有幾分相似。
當初劉璋請劉備入川,嚴顏十分不滿,說這是獨坐窮山,引虎自衛。後來聽說劉備奪了涪城,還殺了大將,他更是惱怒萬分,痛罵劉備內心不端、卑鄙小人,幾次想要出兵搶奪,又擔心荊州突然來襲,遲遲不敢輕舉妄動。
聞聽張飛前來,老將嚴顏覺得時機到了,立刻點兵要去跟張飛決一死戰。
“老將軍且慢!”一位怕死的謀士攔住了他,說道:“老將軍,張飛有萬夫不當之勇,當日在長坂坡一聲斷喝,嚇退曹操百萬大軍,決不可輕敵。”
“但那大耳劉備欺人太甚,不殺他愛將,難消我心頭之恨!”
“張飛驍勇,強攻不如智勝。”
“以你之見,又當如何?”
“深溝高壘,堅守不出,待其糧草耗盡,其軍心自亂。到時再乘勢擊之,必能獲勝。”謀士道。
嚴顏做事兒還算冷靜,掂量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