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6部分

沉吟說道:“這倒也是個法子。不過,時候長了,空著的位子多了,大夥兒看出名堂來了,必定是要抱怨的。”

關卓凡說道:“這個,且走一步看一步罷!到時候,如果部務運作一切如常,便可證明,原本無需擺這許多位子的。那麼,進一步改革官制,便有了足夠的理由。”

頓了一頓,繼續說道:“其實,如果僅僅是多養幾個閒人,倒還不算什麼太大的事情。問題是這些位子,地處中樞要津,居其位者,如果不幹活或者幹不好活,出入之間,關係太大。”

“也是。”

“太后放心,只要攏住了宗室,其他的旗人,就算有什麼不滿,終究是不會有什麼大礙的。呃,臣有一句話,說出來未免荒唐放肆,要太后先恕臣的罪,臣才敢說。”

“喲,你還不夠荒……好,‘哀家’恕了你的罪,你說吧。”

“哀家”之謂,是個戲裡面才會有的詞,現實中的太后,是絕不會以此自稱的。慈禧雖然是個道地的戲迷,但出此戲語,還是平生第一次,說明聖母皇太后此刻的心情,實在是大好。

“謝太后。臣想說的是:只要宗室不起異心,其他的旗人,就算再有什麼不滿,除了愛新覺羅氏,難道還能另尋出一姓來做大清的皇帝?”

(獅子說一句:床上呆夠了,明兒開始閱兵!)

*(未完待續。。)

請一天假,明天再閱兵吧

今天工作出了點狀況,到現在都還沒完全折騰明白,閱兵神馬的,只好推到明天了,抱歉!

*(未完待續。。)

第八十八章 慈德動天,我武惟揚

太后“閱兵”,和“勞軍”是連在一塊兒的。說到“勞軍”,標準的程式,當然是大人物深入營房,噓寒問暖,和普通士兵、基層軍官,握個手、聊個天,再參觀個陳列室,一起吃個食堂,以示體貼下情,“與子同袍”神馬的。

說實話,這些活計,真叫慈禧來幹,她未必不樂意,但關卓凡並沒有安排這個程式。原因有二:

第一,中國的政治文明,實在還沒有發達到這一步。真這麼幹,迴鑾之後,必然“浮議四起”。“太后閱兵”,步子邁得已經夠大了,再大,就要扯著蛋了;

第二,這次天津之行,關卓凡定位軒軍官兵之於聖母皇太后,就是這麼一句話:“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倒不是關貝勒小氣,自個的女人必得藏著掖著,生怕給別人瞅一眼就吃虧了——他實在另有深意,暫且按下不表。

於是,聖母皇太后不入軍營,直接就上小站大校場閱兵了。

大校場規制恢弘,大約有後世的四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校場雖大,但閱兵臺卻非常樸素,上面也沒有陽蓬——這是關卓凡的要求,取一個“臺上臺下,寒暑雨雪共之”的意思。不過,這個臺子,拿來“接待”聖母皇太后,就顯得簡陋了一點。

於是臨時在閱兵臺上加了一座大大的扎花彩坊——拿二十一世紀的眼光去看,自然不倫不類,但在御姐眼裡。就悅目得多了。

彩坊上頭。又掛了一條大大的橫幅。基本和彩坊同寬。書友們大致想象得出這條東東干什麼用的——如果是二十一世紀,自然要上書“熱烈歡迎聖母皇太后蒞臨指導”。可是,這是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這行字,御姐看了,必然覺得“怪怪的”;要不寫“軒軍全體將士恭祝聖母皇太后萬壽無疆”?呃,還是“怪怪的”。

幾個幕僚,眾說紛紜。最後,還是關卓凡自己定了案:“慈德動天,覃恩普沛;我武惟揚,無遠弗屆”。這十六個字,是從《尚書大禹謨》的“唯德動天,無遠弗屆”變化而來,而“我武惟揚”亦出自《尚書泰誓》。幾個幕僚交口大讚:意思極好,又扣得“太后閱兵”極為紮實,還有極堂皇的出處——好!貝勒爺大才!

還有沒說出來的話:這十六個字,出處雖然“堂皇”。但“書讀的少”的聖母皇太后,卻應該能夠看的懂——因此。也就必然看的“慈顏大悅”!

關貝勒矜持地笑笑:“各位老夫子面前班門弄斧,獻醜了。”

整個閱兵,先行閱兵式,再行分列式。

閱兵式,即諸軍列隊而立,“首長”在佇列前徐行而過,閱看軍容。如果是二十一世紀,“首長”問一句“同志們辛苦了”,佇列答一句“為人民服務”,云云。

分列式,即諸軍列隊步操,依次透過閱兵臺,接受檢閱。臺上的“首長”微笑揮手,臺下的佇列高呼口號,云云。

參加閱兵的軒軍,共有:一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