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內拿出了一本賬冊,道:“這上面是三郡所有的錢糧,請文王過目。”
“你就直接說,多少白銀、多少黃金、多少糧食?”
文卿道:“白銀兩千三百萬兩,黃金四十萬兩,糧食六十萬旦。可是文王,這。。。。”
王旭揮手示意文卿安靜,旋即道:“不用可是了,這麼多的錢糧,用的完嗎?何必還要收百姓頭上那一點點的錢?”
久久未語的韓書畫微笑著開口道:“文王,這賬不能這麼算,我三郡人口近八百七十萬,就算按人頭稅沒人每年交一兩銀子,那也是八百萬兩,不是個小數目啊。”
韓書畫說的也不無道理,錢多了總有用的,比如,王旭計程車兵每人一月都可以拿一兩銀子,那五十萬大軍,一年就是五百萬兩銀子,這筆花銷從哪裡進賬?
再比如,如果沿江一帶出現了水災、旱災、蝗災、等等,哪一樣都要花錢,一出手就是幾百萬,哪裡來?
不過王旭自己也有打算,他不像歷史上的皇帝,整天吵嚷著要修園子、修行宮、修這樣修那樣;王旭什麼都不需要,有一間茅草棚歇住都可以,他不在乎這些。
至於災情、士兵百官的俸祿,可以另想辦法,辦法有的是嘛!王旭早就想好了,比如開辦銀行,百姓一把錢村進銀行,不就有錢了麼?
再說了,還有文王仙釀呢,仙酒每年最少也能進賬幾百萬,足以抵消目前的消耗。
打定主意,王旭道:“文大人不用說了,將我剛才說的告示貼下去吧,一則安民,二則免稅!”
文卿嘆了口氣,只能應諾,不過他很是不解,如此下去,古西郡的百姓會越來越多,而官府又不收稅,那到底為了什麼?錢總會有用完的那一天,那到時候又怎麼辦?
“諾,微臣告退。”文卿緩緩推出書房。
韓書畫也起身準備告退,不過王旭示意他坐下,臉色微沉道:“你們吏部的任務就是選拔人才、考核官員、任職官員;可是我怎麼看你每日閒的慌,都沒有舉辦過一次人才選拔,整日裡就在文淵閣走動,那裡也就是那幾百個人,有什麼好看的,你的遠光要放長遠些,要想辦法把天下的文人士子、各種人才都召到西都來,尤其是南郡和寶安郡,我聽說,天下人才,半出於此。”
韓書畫還是第一次被王旭喝斥,不過他著實冤枉:“主公,我們如今每縣都修建的有學堂,而西都每年也會將那些學子們考核一次,及格的就選入文淵閣,之後從文淵閣挑選任職。。。。”
“不用那麼麻煩了,等你這樣選人才,黃花菜都涼了。”
王旭擺手道:“等戶部那兩張告示一貼出去之後,你緊跟著就貼出第三張告示;求賢令!廣招天下人才,不論身份貴賤、不論是會武還是會文,甚至是醫學高手、打鐵、搞發明、等等,只要是人才,我西都全部收下,而且是最高待遇。”
“你現在就去傳令工部,西都內要成立招賢館,凡是從各地趕來的人才,都可以免費住在這裡,一切消費有官府包了。”(未完待續。。)
第兩百九十六章 軍政民生(7)
安民告示和免除所有賦稅的告士釋出,古西郡、河西郡百姓沉寖在歡樂之中,家家戶戶都掛上了大紅花,王旭這道命令真可謂是前無古人,自洪周大陸開皇始祖起,誰敢如此做?
一時間,王旭在百姓中的威望達到了最高,聚攏了三郡所有百姓的心,不但如此,於此同時,北郡、帝都、特別是胡靈的清源郡,大量的百姓開始往古西郡遷移、定居,戶部整天都在安排這些百姓的住所,而工部也下令各縣,給百姓搭建房屋、分發土地。
就在所有百姓大讚王旭賢明之時,西都再次發生了大事,又一則告示貼滿了兩郡六十六縣(雪域不論縣,但是告示也貼的有),告示的內容是,西都科舉提前舉行,將在一月後召開恩科,不論身份貴賤,皆可參與,這讓天下的寒門之弟,大肆慶賀,拍手稱道。
相比王旭去年只有古西一郡,在西都頒招賢榜的時候,此刻王旭已經是三郡的掌權人,實力和名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一年之前相比可謂是雲泥之別。這一次,求賢令傳遍三郡,範圍涉及古西、河西、雪域以及周邊的大郡,北郡、清源郡、帝都。
只要是人才,王旭都要錄用,都要授予官職。有道是學得文武藝,賣貨帝王家,帝王若不識,賣於識貨人。
天下戰亂紛紛,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貓膩,也有著建功立業的心思。
王旭一紙求賢令,立刻牽動無數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