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董淮在這次的殿試中,名次在二甲前十,庶吉士的擇選中成績亦在前五,可算是十分不錯了,但在其前面的不是沒有,比如程仁; 可這份名單上卻沒有其的名字。
董淮和程仁在家世上相同; 都是寒門出身; 要說兩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那便是董淮最近和晉王和九皇子走得十分近,而程仁卻是毫無加入奪嫡之爭的意思。
至於董淮; 據說對晉王和九皇子極為推崇; 在新科進士中頻繁為晉王和九皇子做宣傳; 且已經拉攏了好幾個新科進士,所以晉王待其很是有禮賢下士之風,這些在京中已經廣為人知。
不為人知的是,在晉王曾在天和帝面前極力舉薦董淮,不過,對此,天和帝沒答應,但也沒有反駁和斥責,態度曖昧。知道這件事的人並不多,而她能知道這件事,也不過是因為她當時在紫宸宮中跟著天和帝學習,晉王進來後,她在天和帝的示意下,進入了後面的屏風,才知道此事。
後來,她見天和帝沒有提及此事,也不再過問,卻沒有想到這結果,卻在今天。
而天和帝啟培養董淮這個晉王的人,其因為什麼,不言而喻。
“董淮這個人,朕前兩日召見過。”天和帝對於沈皎的話,沒有回答,而是說著自己對董淮的評價,“為人機敏,才學尚佳,很會變通識時務,倒也值得培養。”
說道這,天和帝停頓了一下,才道:“老六這次選的人還算不錯,眼光總算些有了長進。”長進二字有些意味深長。
這能聽得進九皇子的話,也是一種長進?
天和帝對晉王的期待未免有些太低,或者說,對其的能力根本就沒報任何期望。
“所以,也該開始了。”天和帝說道這眼眸中閃過一道利芒,卻也帶著一絲期待,“太子也不小了。”
這是從現在開始就要用被九皇子輔佐的晉王來磨礪太子了。
可以想象,接下來,朝中會出現一番極大的動盪,天和帝會著力提拔晉王一系的官員,讓其朝堂上達到制衡的局面……
然後,隨之而來的便是——奪嫡之爭開始拉開序幕。
可以想象,以後的朝堂會是何種腥風血雨。
而天和帝似乎無意在此話題上多說,只是繼續和沈皎說起名單上的其它幾人:“阿賾的是朕看著長大的,他的能力朕清楚,先讓他在翰林院中待幾個月,朕就將他調到身邊,任中書舍人。”
新科的三鼎甲按照慣例,都應當到翰林院任編修等職位,慢慢地熬三年資歷後,是留在京中還是外放,卻要另說。
而天和帝讓衛賾幾個月後,便直接調到自己身邊,擔任中書舍人,可謂是看重和恩寵至極。
在大齊,中書舍人雖只是從六品,在京中這個三品遍地走的地方,一個區區的從六品官員實在是不起眼的很,但是其卻是最讓人眼熱的職位。
中書舍人任職於皇帝身邊,負責為其草擬奏章等職務,個個都是被帝王信任和重點培養的人才,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許以衛賾這樣的職位,足可以表達天和帝對衛賾的看重。
還不待沈皎答話,天和帝便又自說起對其餘人的安排:“至於顏楠劉籍二人,就先在翰林院中磨下性子。至於馮銳先將他放到京城旁的林澤縣中,擔任縣令,朕要看看他到底在治理地方上有幾分本事。”
“至於董淮……”天和帝沉吟了一下,對著沈皎道:“元嘉覺得應該將他安排到哪裡比較合適?”
面對天和帝的考問,沈皎思索完大齊全部的官職道:“元嘉以為,皇舅舅應讓其先為庶吉士,在翰林院磨練一二,隨後授其以翰林侍讀學士之位。”翰林侍讀學士雖是從七品,比不上中書舍人一職重要,但也是天子近臣,讓人打破頭也想搶到的職位。
這也是她能想到的最適合天和帝扶持晉王,卻不允許其壓制太子一系的計劃中,最好,最適合董淮的官職了。
“那就這樣辦吧。”天和帝點了點頭。
之後,沈皎便在一旁翻看起最近的政務,不懂的地方,天和帝會在一旁引導她,雖然這幾日的政務不多,但也看到了宮門快落鎖的時候,她才被天和帝放行,返回家中。
等她進入淑惠長公主正院時,所有的人都已經到其了,就連她三哥三嫂這對要去宗族開祠堂上族譜等事情都已經做完,此時正坐正院中了。
“可算是回來了。”淑惠長公主看著女兒從外面走進來給自己行禮連忙叫起。
沈皎起身後,又和身旁的兩對兄嫂見禮後才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