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要慢行,要遊山玩水;但在拜香教眾人個個心驚膽戰兼心急如焚的情況下,這一行人還是用了比正常趕路更短暫的時間,便到達了江南東路的首府隆興。
而楚歌則早已宣告不打算真的和謝聆春一起同路直到湖南;他們的分別時刻,應該就是在這隆興府。
一路上朝廷的搜尋很嚴格,就在他們走出九華山禁軍包圍圈之後不久,官府張貼出去的緝捕告示便鋪滿了大大小小的城鎮村落——那文書沒有提到楚歌一個字,只是模糊地說,宮內走失一名十七歲少年,膚若凝脂,目若點漆;行止翩翩,姣勝好女;提供真實線索者可得黃金三十兩雲
黃金三十兩,數目算不上很大,似乎配不起一國大學士的身價;然而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那卻又是筆讓人想到就會垂涎的橫財;何況只需要提供線索就可以?
因此幾乎是全國動員了。這些日子舉凡年少旅客,幾乎沒有人能夠逃脫被舉報的命運——官府說是真實線索會給金三十,但即使是證實線索不確,也多少會給幾個辛苦錢。這樣“優渥”的待遇,怎不叫人瘋狂?
所以楚歌從九華山出來後就一直著女裝——雖說即使是女裝,若形容舉止稍露出些男兒化來,也逃脫不了被舉報的命運,誰讓告示中還說“姣勝好女”呢?住店地時候楚歌已經被舉報過兩次了;雖說有謝聆春在。倒不用真的擔心去官府“喝茶”。卻也害得她如今行止都是萬分小心,生怕一個不小心。叫人說成是男扮女裝……
偶爾楚歌也會和謝聆春抱怨:“弄得這麼張揚,這麼大;我若真在綁匪手裡。現在不是被撕票,就是被毀容了吧?”
這樣的時候謝聆春就會“安慰”她:“誰讓你一好心,暴露了自己安全的事實呢?我若是端木興,就索性弄得更大一點,讓你上天入地都躲不過。”
楚歌便也只有笑笑。是的。她還是放了訊息回去,說明自己地安全;而這樣一來,被劫就變成了出走,原以為端木興會耐心等待她湖南相會,誰想他還是這麼大張旗鼓地找她——雖說那告示並沒有明說是她,但各級官府中據說都派了人,專門負責核對每一個被“舉報”者是不是要找地“宮中少年”。
若不是謝聆春堅持要到隆興見了要見的人,送了她禮物;她只怕早在壓力和責任地雙重壓迫下自暴身份了。
而現在,終於已到隆興。
離城門還有好遠。便看見前面熙熙攘攘。竟似在排隊進城一般。楚歌隱在新換的豪華馬車中向外望去,卻見前頭幾乎全部都是十七八地少年。服色各異,形容不同,很多風塵僕僕顯然已經等了很久,卻奇怪地不見怨怪之色,反而一個個神采奕奕,充滿期許。
謝聆春此時靠過來,攬住了她的腰:“是鎮南軍在徵召新兵。”
馬車碌碌而過,排向門口另外一條比較短的隊伍。這邊排的是正常入城的百姓,速度明顯比應徵地兵士要快很多。楚歌往城門處望去,卻只見人頭攢動,有人在一個一個地驗看;一路行來,因為那張遍及天下的告示,這樣的場面她早已熟悉,只是大概今天這裡太多適齡少年,所以才會慢了這麼多。
徵召新兵——她怎會不知道?月前鎮南軍申請改制,要求仿效長天軍徵召軍籍外子弟入伍的奏章,還是她使計從盧太傅手中調換了過來,票擬後送到端木興案頭的。
軍隊改制,看似簡單,實則是在挑戰著大趙數百年來軍戶與民戶分隔的傳統——由是而令盧太傅不喜;而由世兵制轉而回前朝的募兵制,也讓朝中力主革新的派系瞧不過眼。甚至就是端木興,本來是由他發起,在長天軍中試行過的制度,要向外推廣也是猶豫萬分;當初若不是她力主改制,只怕這奏章也難逃留中地命運。
當初她在票擬上附言:招募災民為兵,可減逆賊之力轉而為足兵之用,可“盡收天下勁兵,列營京畿,以備藩衛。”就是這些話打動了端木興,成就如今地鎮南軍募兵之舉;然而她卻還是隱藏了真實的目地:改變大趙重文輕武,就要從改變文武分途開始,為什麼只有軍戶可以當兵?當兵便是低人一等麼?如果從軍可以得到豐衣足食,可以榮耀天下,她不信不能引誘得更多的人來從軍入伍,守衛家國。
不過募兵制本身有極大缺點——冗兵冗費就是拖垮前朝的決定性因素;楚歌深知自己這樣的舉動,可能帶來的災禍,也從一開始就和端木興建議:改制,並不是完全由募兵制再重新取代世兵制,不是歷史的倒退,而是兩者的適當調和。就如官員取材,不是科舉就一定好過舉薦,也不是舉薦一定好過科舉;也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是文勝武,也不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