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太平軍扶王陳得才入陝,清軍顧此失彼,回民義軍圍攻西安,甘肅提督馬德昭,陝西提督孔廣順七千餘兵丁困守西安,不敢出戰。九月,多隆阿到達西安,繼續招撫。十月初動進攻,下半月與起義軍接連大戰,攻下蘇家溝。白彥虎馬生彥率部退至邠州鳳翔等地,不久又敗,大軍退至隴東,起義中心又陝西轉入甘肅。
同治二年初,綏定二道河、三道河種地的回民二百多人,在楊三星、飛刀馬二等人的率領下先暴動,攻入塔爾奇城,砸開庫房,繳獲軍械,武裝自己,伊犁農民起義爆。很快造到鎮壓,二領袖被處死。
同治三年九月十三日,伊犁維族回族農民聯合武裝暴動,一舉攻下寧遠城,同年十月十一日,惠遠城旗丁名根老八者,率眾“千餘與之合”,與當地起義者“聯為一氣”。至時,起義軍以寧遠為中心,人數已展到三萬人,不時圍攻伊犁將軍駐地惠遠及滿營駐地惠寧,推舉蘇丹王,建立汗國。
三年年五六月間,清廷調福建水師提督楊嶽斌充任陝甘總督,劉蓉督辦陝西軍務,都興阿督辦甘肅軍務。陝西提督雷正綰幫辦甘肅軍務,率同甘肅提督陶茂林及總兵曹克忠等“專討”甘肅回民軍。同年七月太平天國天京陷落,清王朝得以把鎮壓太平軍的清軍抽調到西北來鎮壓回民起義軍,“甘省一隅之地,而統兵大員專折言事者,已至八員之多”。
自同治三年,任武等部盡退甘肅,時甘肅,寧夏,青海等地回民紛紛起義,逐漸形成四股主力。甘肅南部的馬佔鰲,寧夏南部的馬化龍,青海東部的馬文義,甘肅西部的馬文祿。
除了回民起義軍外,當時在陝甘兩省還有兩支數十萬饑民武裝。
同年十一月,捻軍領張宗禹按照賴文光“前進甘陝,連結回眾”,以成犄角之勢的戰略思想,率西捻軍三萬餘眾自河南進入陝西華陰、渭南境內。清廷害怕回民軍與西捻軍聯合,急令湘軍援陝。
一不可收拾,殃及百姓。時領任武先殺張芾,再殺自家的老少妻兒,以斷顧忌示血戰到底。領白彥虎殺人最兇,立志掘掉黃帝陵。穆斯林民兵3三十萬人號稱“陝回十八營”,一年時間關中二十六員縣令被殺,數月內在關中平原殺漢人八成,全省人口已去七成,兩省共計千萬之多。
臨潼縣誌後載;此間“七年,臨潼縣死亡人口三十餘萬,渭河南北燒殺之災無一村一人而倖免。”
據三原縣誌記載,回民起義兩年間“縣舊隸五百餘村俱殘破,僅存東里、蔡王二堡”。還有其他一些記錄,都是人口銳減,當然也並非全是因此,當年又逢大旱饑荒,瘟疫橫行。
也有人也論,回民起義之初,主要是回漢民之間的矛盾,經常有械鬥。借清朝軍隊集中到南方對付太平天國和雲南回民起義,關中地區防務空虛,一些回民領屠殺漢民報私仇。
當時七成漢民抽大煙,身心俱病,一盤散沙,無力抵抗,而回民不抽大煙,又習武,心齊。這些不在事之地,都不敢妄談。只談事實在眼前。
實際這種事情一經激化,那是愈演愈烈,難以回頭。起義軍又何嘗不苦,拖兒帶女被追著四下流竄,
天寒地凍的,婦女渾身冰冷,凍得孩子都吸不出奶來,也是很多婦幼病殘死在路上。
據鎮原縣誌:“四鄉堡寨攻陷無遺,而縣城獨全,蓋四鄉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後入城避難。是月初九日,全城糜爛,死者不知其數。”
《甘肅新通志》記,同治二年八月,回民軍隊“陷平涼城府官……員死節者百餘,士民死者十數萬。”陷寧夏府城,漢民十餘萬被屠殆盡。”
華亭縣,據記載,“同治二年十一月,陝回入境,焚殺極慘。初土回叛變,尚愛鄉土,不甚殘毒。及陝回入境,無所顧惜,焚殺慘於土回十倍。華亭從此丘墟。”
陝回入甘經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殺甚慘。由於當時農村殺得很慘,能逃的則湧入縣城,借城牆保命。然而城破之後,則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後,“屠毒生靈以數萬計,滿城官員皆死之。
另一記載:“殘殺一日,輒死人民數萬,血流成渠,屍積如山,傷心慘目。”
隆德縣。據載:”同治四年縣破城,從此官逃莊浪,城空無主者五年.人民殺斃餓死十有**,老弱逃盡,全縣無二三十人家。全縣村村焦土,十室九空.”
後有歌辭“同治五年三月間,殺氣瀰漫天。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
盡罹鋒鏑,天降鞠兇;這才剛剛開始。
………【第四十八章 兒子偷爹不算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