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大捷,擊退卜失兔二十萬騎,斬首3300級。”
報捷的驛馬一路狂奔而來,榆林城中一片歡呼聲,這次北上的部隊很多都是榆林本地軍戶。家裡人都很擔心,都急切的問報功使者。死傷重不重。
使者說不清楚只知道是大勝了。說是部隊很快會返回。戰報傳到李知府那裡,李知府反覆看了三遍,神色頓時古怪了起來。
楊巡撫和麻王二總兵戰死?還是一起戰死?
李知府在榆林待了五六年了,榆林眾人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楊巡撫剛來不久,兩人不太熟,就在接風宴一起吃了頓酒席。但是當時也沒看出來這楊巡撫居然那麼剛烈,戰敗自己抹了脖子,多疼啊!
老麻家這個麻總兵算是個虎將,李知府在任幾年,幾次對戰韃虜都是他出的死力,確實是一員猛將。
李知府對他印象頗好,不過這傢伙要起軍餉來也是一把子好手。好幾次弄的李知府大出血。
但是這個王三順王總兵卻是李知府的好友。別看王總兵是個粗人,但是活的很是精緻,好美食,喜歡聽曲,還養了一個南曲戲班子全是十五六歲水嫩小丫頭。那聲音真是……燕語鶯啼,讓李知府回味無窮。
王總兵頗通世故,每次戲班子來了新人,必定邀請李知府一起去品鑑新戲。
王總兵還喜歡特別贊助本地士林集會。所以在士林中名聲也不錯。
而且這位王總兵還有驚世詩才,詩詞多為士林傳唱。
一首大黑山讓整個榆林士林都為之瘋狂:“遠看大山黑壓壓,上面細來下面粗,若是把它倒過來,下面細來上面粗?。”
據說這首詩都曾經傳到過萬曆爺的耳中,居然讓萬曆爺多吃了幾口飯。
這王總兵家中經營的是南北貨。李知府在中間還摻了一股。
卻不知道這位針紮了都得叫喚半天的王總兵,居然也這麼勇猛,居然還殉國了。
作為股東的李知府可是知道這位王總兵和卜失兔,晁兔臺吉,三娘子都是有生意往來的。南方的菸酒茶葉,北虜的貂皮牛羊這位王總兵可是什麼都做的。
正常情況下,就算王總兵真的被圍了跑不了了,跟卜失兔買條路,突圍也就是多花點錢的事情。
更大可能是卜失兔大汗根本就不會收他的錢,說一聲就能走。
畢竟大家都是鄰居,都是乾的刀頭舔血的生意,多個朋友多條路,沒必要做絕。卜失兔又不是要發動滅明大戰,復興大元,最多贖回王總兵底下人多花點錢的事情罷了。
蹊蹺啊!
不過看破不說破,是一個官場老油條的基本素養!
李知府也趕緊把戰報潤色一下,準備在末尾稍微加上自己運籌錢糧功勞。看看能不能給自己撈個軍功。一般來說這等斬首三千的大功,他只是要給自己混個運籌錢糧的功勞,上面都是能給的。
李知府卻不經意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了一句,府谷縣主簿王鼎率領三千弓兵馳援。不由心中一動,上次張巡撫大勝拓力臺部,其中也有一句專門提了一句府谷縣主簿王鼎率三千弓手馳援。
不管是張巡撫還是胡太監都是官場老人。他們的正式奏章都是很有分寸的,不會多說一個字。為什麼都會加上這麼一句?
這李知府一下子放下了手中毛筆,立即派人去府谷縣把汪知縣和趙縣丞叫來。
汪知縣和趙縣丞也是才得到訊息,稱朝廷大勝北虜。只是不知道其中還有王鼎參與。
二人接到李知府傳信,趕緊快馬加鞭直奔榆林城。
汪知縣和趙縣丞一起拜見了李知府。
李知府指了指案上兩份報功文書讓二人觀看。一份是胡太監寫的大戰卜失兔的報功文書,一份卻是張巡撫寫的大戰拓力臺部的報功文書的副本。
二人開始都是不太明白,兩人互相交換反覆看了三四次。終於看出點門道。
趙縣丞指著報捷文書中王鼎的名字問道:“大人指的可是這王鼎?”
“不錯!”李知府點頭輕笑,心說還不是那麼遲鈍。李知府站了起來在庭中踱步:“自我上任以來已經五六年了”,又看了一眼汪知縣,笑道:“汪知縣也有兩年了吧!”
汪知縣趕緊躬身說是。
汪知縣是前兩年的三甲同進士出身,排名還比較靠後,最後就混了個府谷縣這樣邊遠地區的知縣。
府谷這種地方靠近邊牆,雖然這幾年有三娘子約束蒙古人,但是還是經常有北虜小部落經常抽風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