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多忠勝一聽這個行啊!於是立即派遣武士部隊,開始清剿鹿兒島城外面的明人勢力(那些黑社會組織和會道門)。
但是這些明人也不傻,本多忠勝大部隊一來就帶著農民跑到山裡去了,部隊走了我們再回來,要是來的人少,就讓你們嚐嚐竹槍的厲害,早幾百年就把游擊戰術玩的賊溜。竹槍就是把削尖的竹子頭用火烤硬。這種武器極為輕便,攜帶方便,便於製作,對付無甲兵殺傷力巨大。缺點是對付披甲兵基本就是擺設。
本多忠勝前前後後忙活了一個月,才抓到五千多人,大多還是倭國自己的農民,真正的明寇只有不到五百人。而且經過審問才知道,這些把本多忠勝弄得灰頭土臉的傢伙,只不過是大明的一些社會團體,並不是大明的軍隊。弄得本多忠勝更加鬱悶。
本多忠勝大刀一揮,用刀逼著這些明人帶頭扛著木梯,攻擊鹿兒島城的時候,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發現就是往往那些明人只要一說明國話,那些明軍就不再攻擊他們了,反而讓他們儘快爬上城牆,還會幫助他們逃跑。
本多忠勝就派人學了幾句明國話,混在明人攻城隊伍中,然後趁著明軍解救這些明人的機會,衝上城牆砍殺,差點一舉攻破鹿兒島的城牆,一下子好幾百倭國武士衝上了城牆,還和明軍搶奪城門。
最後還是老蔡帶著四門一磅炮和五百火槍手輪射了半個小時,又死了上百的刀盾兵,才勉強把這些倭國武士打下去的。
自此以後,只要有人攻城,不管你說什麼國的話,明軍都是一陣排槍的招呼。
王鼎正坐在琉球王尚銘的宮殿中,看著琉球土著女孩跳舞,說實話這些女孩不但黑,而且長相也就是一般,腰胯扭得的一點都不絲滑,顯得很不專業的樣子,王鼎心說畢竟少了幾百年的沉澱啊。
不過王鼎又想了想,作為一個僅有幾萬國民的藩國,能挑出這麼幾個還能看的,王鼎也知道琉球王的誠意了。
此時琉球王尚銘正跪在王鼎面前痛斥倭國海盜對他的騷擾。這個倒是真的,因為琉球國離倭國很近,而且琉球又在航路上,比倭國著實富裕不少,琉球國還屬於人少兵少又有錢的地方,倭國幾十個流浪武士,一條船就敢到琉球國村落幹一票。搶得到就搶,搶不到就往倭國跑,琉球軍隊肯定不敢追。
實際上這個琉球國以前老百姓更少,明代史籍記載,1392年,朱元璋賜給琉球“閩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來朝貢”。之後琉球才逐漸發展起來,而且所謂三十六姓只是一個概數,實際人數應該遠多於三十六戶。
這些大明移民到達琉球后,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久米村,並定居於此。閩人三十六姓多為航海家、學者或其他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在琉球負責航海、造船、外交文書的編寫、翻譯、對華貿易等事務,因此在琉球社會中地位較高。
從閩人三十六姓遷居琉球開始,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多出任琉球王府的要職,三司官輩出。著名的三司官鄭迥、蔡溫都是閩人三十六姓的後裔。
但是當王鼎到了琉球,才發現所謂三十六姓,現在僅存蔡、鄭、林、程、金六家,總人口不過一二百人而已。究其原因,王鼎發現是因為這些明人,只能居住在一個叫久米村的地方,這個地方雖然靠近那霸港。但是這個地方土地貧瘠,基本無法耕種,明人只能以捕魚和海上貿易為生,這個年代又沒有天氣預報,出海危險性極大,導致大量的明人死亡。另外這個地方離海邊比較近,屬於倭寇肆虐的地方。明人自然生存艱難。
但是要徹底完成對琉球國的控制,就必須讓這些明人繁盛起來。王鼎眉頭不由皺了起來,正好被隨軍而來的南京刑部左侍郎楊巍看到了,楊巍笑道:“王爺可是為了這些明人人數稀少而苦惱?”
“正是!不知先生有何良策教我?”王鼎拱手問道。
楊巍笑著說:“我看這琉球各處山地荒地很多,不若請琉球王賞了下來給明人耕種。”
王鼎轉頭看向琉球王尚銘,尚銘卻是苦笑:“上國大人有所不知,這些所謂荒地都是有主之地。”原來這琉球國其實傳國很久了,國內很多的貴族和大地主,他們現在只是沒有人手耕地,寧可荒著,也不會白白讓給大明人耕種的。
楊巍又說:“反正這些土地荒著,不如讓明人耕種,交些租糧也是好的。”
然後楊巍又看向王鼎,王鼎沉吟一下說:“可以!”
又轉頭看向尚銘說:“就這麼定了吧,開荒前三年投入頗多,就請大王就免了租稅吧,以後每年交五成糧食作為租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