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不能當飯吃。
以紙幣對抗黃金、白銀,這場戰爭其實在經濟層面上早就已經分出了勝負。
所以現在的大明老百姓根本不認任何紙的貨幣,紙的朝廷債券也不行。主要是不信任大明朝廷。
實在沒有辦法的王鼎不得不在鋪子裡新建了一個債市。
宣告債券可以隨時按照面值進行兌換白銀。但是不到期不給利息。
而且宣佈這次大明發行債券,由夏王進行擔保,如果大明朝廷不付錢,那麼夏王將替他們討債。
於是開始有好奇的民眾到銷售債券的鋪子購買了少量債券,然後到旁邊的債市賣掉,結果真的兌換了出了王鼎的九九銀條和銀元。
這一下子北京城炸了。
這個時代的銀子不但成色差,而且假銀很多,摻鉛,摻假銀(鉑金)的數不勝數。
可是隻要到王鼎的債市兌換一次就能拿到純銀和銀幣。
王鼎的銀條和銀幣成色好製造精良,一上市就讓人知道了什麼是好錢。
特別是銀條的儲存和攜帶都比銀元寶要好的多。就說一下子節省了多少體積吧。關鍵王鼎的銀條都是一兩一根的重量非常標準,可以當砝碼了,而且十六根(一斤)銀條會有一個印刷精美的專門的硬紙盒裝著。這樣無論攜帶還是使用儲存都比銀元寶要方便許多。
首先由京城的勳貴們帶頭,開始透過購買債券的方式兌換銀條和銀元。
然後羊群效應就開始了,大量的普通民眾也開始大量購買這些債券,不過大部分購買的都是一年期債券。
:()殖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