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完態後,大家深長耳朵聽他的“妙策”。
周丘上前一步,咧嘴一笑,說了一句很無恥的話,“投降吳軍,家室方可保全。”
沉默,又是一陣沉默。這他媽算是什麼“妙策”啊,明顯是在攛掇大家造反。
最終還是周丘打破了這個沉默,“吳王精兵五十萬,且天下諸侯紛紛響應,此舉必定成功。若我等此時歸降,他日封侯尚未可知。請各位斟酌。”
臺下開始怯怯私語,後來乾脆放開嗓子商量。突然有人問道:“那縣令那邊怎麼辦?”
周丘讓開身子,指著屋內說道,“縣令有罪於天下,我已斬之,大家無需顧慮。”說完,他開懷地笑了。
縣令死了,叛軍也快來了,大家經過一陣熱烈的討論後,出於安全考慮,得出了結論:既然“使者”大人帶頭投降,那啥話都不用再說了,跟你幹就是。
意見統一後,大家紛紛行動起來,在全城宣揚造反的好處。
努力沒有白費,周丘一夜間得三萬軍。
當然,如此快的節奏,也有縣令的一份功勞,由於他前期準備工作做的好,把大家都編成了軍制。現在周丘順手拿來,無需再搞什麼徵兵工作。
借一根棍子(符節),跑回老家溜達一圈,就搖身一變成了三萬大軍的首領,周丘這次賺大發了。他空手套白狼的水平著實了得。
現在的周丘很是愜意,並且很快把這份愜意向劉濞做了彙報。當然,他並非多麼忠心,因為劉濞並不算什麼好領導。只不過周丘不願意讓劉濞來此作鬧罷了。劉濞不來,他周丘就是這一畝三分地上的老大。有了這個身份,他將走的更遠。
這個人與幾十年前的劉邦有些神似。
他的**很強,一個城池,甚至一方諸侯都滿足不了他的要求。他想要的東西,劉濞也很想要。在周丘的內心深處,劉濞有一天也將會成為他的敵人。然而,朝廷沒給他這個機會。
但劉濞沒時間揣摩周丘的心理,他現在很高興,也對周丘刮目相看。他認為,周丘有一天會給予自己莫大的幫助。當然,劉濞也沒能等到這一天。
周丘穩住劉濞後,開始以下邳為根據地,向四周輻射。他把劉濞的行軍路線拋在一邊,無論劉濞如何催促他前去幫忙,他都紋絲不動,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出牌,想打哪裡打哪裡。劉濞一門心思西進,可週丘可好,揮師東進一口氣打到齊地城陽。短短兩個月時間,周丘將大軍擴充至十餘萬。
和劉卬、劉遂比起來,這個人是十足的造反高手。應該說,他鬧出的動靜,比劉家諸王要厲害的多。(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九節 劉濞的敗筆
雖然劉卬、劉遂把自己的造反事業乾的很失敗,但劉濞做的還是很成功的。
當然,我之所以說他成功,只不過是相對而言。
早在他剛準備發兵時,身邊有個叫田祿伯的人曾進言:合兵西進,若無奇道,很難成功……臣願率五萬精兵,沿長江、淮河而上,收淮南、長沙,進武關,與大王會合。
田祿伯所言,與劉邦當年入關時有些神似,劉邦當年憑著區區幾萬人輕輕鬆鬆拿下關中之地,走的就是這條線路。這條線路有個缺點——關隘較多,道路難行,並且兇險。當然,有缺點自然也有優點:這條路直奔關中,一時三刻就能和朝廷軍隊接上火。若一旦成功,這支奇兵將成為插進關中腹地的一把利刃。
不過劉濞所選路線也不算錯。他走滎陽、過洛陽,劉邦出關和項羽爭天下時走過。相對而言,這條道路要寬敞很多,對幾十萬大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也有致命的弱點,這雖然是一條“陽光大道”,但繞了個彎,先北後西,路程較遠,行進緩慢。並且這條路線經過樑國,沒有幾場硬仗打下來,根本就沒機會和朝廷正面開戰。
劉濞手下有25萬大軍,選擇這條行軍路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況他還一門心思要和劉戊、劉卬、劉遂那幾位會合呢。
不得不承認,田祿伯那句話是很厲害的一著。劉濞真若分兵西進,秦末劉、項兩支大軍的反秦的經歷很有可能會再次上演。
但劉濞心中頗為猶豫,拍了拍田祿伯的肩膀。“容寡人斟酌。”
田祿伯退出去後。兒子劉子駒站了出來(現在的吳國太子)。“父王是在造反,這種軍隊不能託付他人,否則,父王反叛朝廷,他人也會反叛父王。”這的確是一句老實話,這個年輕人的心機要比他老爹深的多。劉子駒頓了一下,接著說道,“使其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