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時,也是一愣。
就在此時,劉啟開口了,“現在就去辦吧!”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頭霧水,心中暗想:這行事也太急了吧。
可鑑於皇帝剛才的反常舉動,都沒敢說出心中的疑慮,叩頭唱了聲“喏”,然後輕輕地退了出去。
出來後,三個人犯嘀咕了。
皇帝叫他們現在就去砍晁錯,可那個人畢竟是“三公”之一啊?連個正規詔令都沒有,就撩胳膊動手,似乎有點出格了吧?
三人對了一陣腦子後,沒悟出個所以然,甚至懷疑皇帝剛才說的是一句反話。
現在,三位老兄後悔了。後悔沒能當面問明白,搞的大家很被動。
可人都已經出來了,總不至於返回去確認吧?他們還沒膽量傻著臉去找抽。
可這事情還不能不辦。
不管皇帝說的是不是反話,畢竟是讓他們現在動手。如果毫無舉措,皇帝追究下來還是小事;若晁錯這個時候傻不拉幾地跑進宮,把皇帝嚇出個好歹來,可就擔當不起了。
沒辦法,幹吧。
好在三人都在朝廷裡混了多年,油滑指數登峰造極,很快就找到了個變通的辦法。由中尉陳嘉去找晁錯,把他騙出來去大街上溜達,一則進不去宮,二則不容易逃跑或鬧事;丞相陶青和廷尉張歐抓緊草擬詔令,再找皇帝簽字蓋章。
既能確認皇帝的態度,還捎帶補辦了手續,更重要的是確保晁錯不隨便溜達。一舉三得,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而此時,晁錯正一個人窩在書房。
實際上,自從那天出宮後,他就安排了後事,準備領死。可左等右等,一連十幾天都沒有動靜,又讓他看到了一絲生機。
就在晁錯勾著腦袋沉思時,陳嘉風風火火地來了。
這晁錯一陣緊張,以為他有聖旨宣讀。
可陳嘉兩手一伸,若無其事地說道:“沒什麼聖旨。皇帝請晁大夫入宮議事,車架也已備好,動身吧。”他的確沒有聖旨。皇帝只寫了個“可”字就把他們趕了出來,連個竹片都給,何來聖旨?
晁錯鬆了一口氣。既然是議事,便裝入宮不太合適,因此轉身進了裡屋,認認真真地把朝服穿在身上。
準備停當後,陳嘉拉著晁錯開始在長安城溜達。出東門拐西門,那條路遠他走哪條。
一個,想盡辦法,拐彎抹角,耗時間。
一個,一門心思,急不可耐,要入宮。
兩個不同心境的人,結伴在長安城溜達,別有一番風韻。
對晁錯來說,這條再熟悉不過的進宮之路太長了,因為馬車晃來晃去,也不知道晃到哪個旮旯裡去了。
而對陳嘉來說,這條路真是太短了,讓他走的很糾結。就這麼丁點距離,腳步放的再慢,也是越走越近。若陶青和張歐再不送來訊息,晁錯可真就要進宮了。
就在此時,有人慌慌忙忙地趕了過來,和他耳語了一番後,陳嘉笑了。
陳嘉一改剛才的風格,風風撲撲地趕了過去。
馬車終於停下了。陳嘉的聲音傳了進來,“晁大夫下車吧。”
晁錯掀開車簾時,傻眼了。這哪是皇宮,明明是東市,一個砍頭的地方。因此隨口問道:“這不還沒到皇宮嘛?”
廷尉張歐已走到了跟前,“的確沒到皇宮,但晁大夫卻到站了。”隨即從袖中抽出一卷布帛,“聖旨下……”
晁錯的腦袋“嗡”的一聲,他明白了。
張歐扯著嗓子唸了半天,但晁錯卻並沒記得多少,但最後幾個字卻聽的明白:腰斬,誅三族。
晁錯向皇宮的方向三跪九叩之後,仰天長嘆一聲,“臣,死不瞑目。”
漢景帝前元三年正月(公元前154年),力主削藩的御史大夫晁錯,著朝服被腰斬於東市。
這是西漢歷史上很有名的一件冤案。然而,晁錯的冤,劉啟很清楚。但晁錯還得去死。時也,勢也,只怪晁錯自己行事太急了。(未完待續。。)
第十八章 七國之亂—第十七節 明爭暗鬥(七)
袁盎離開後,晁錯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
皇帝和袁盎的對話內容,他沒能聽全,但也知道了大概。此時的晁錯已近絕望,他甚至找不到合適的措辭去和袁盎辯解。
走到皇帝的面前,剛要下拜,早被劉啟伸手攔住。
劉啟似乎是在自言自語,“免了吧!免了吧……”
晁錯悽惶地抬起頭,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