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0部分

兵戈,想必是為了徹底削藩,迅速將藩國掌握。。。。。。而至於閩越朝鮮之流,若是不給他們反叛發兵的機會,陛下如何堂而皇之將其原有的秩序打破,真正控制這些地方?說起來,這場戰爭,其實都是陛下的籌劃,為的不過是一個加強朝廷權力、擴張領土的藉口罷了。”說著東方朔苦笑幾聲,“這些藩國外夷還以為自己聯合其他勢力,同時舉兵能夠佔盡多大便宜,其實不過是落入了陛下的算計罷了,真是可笑。”

東方朔說可笑,卻偏偏沒有半點兒笑意。

劉徹的這個做法,不惜以萬千生靈的性命作代價,將天下當做棋盤,讓世間人盡在自己的掌控下起舞,然後被自己吃的骨頭都不剩,可謂是腹黑到了極點。對此,竇非可能不覺得有什麼,甚至會大讚陛下好手段。但是東方朔不同,東方朔是個純粹的儒生,無法接受這樣有些殘酷的現實。

“不過,以天下為戰場,導致烽煙四起,陛下就不怕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或者是戰事不順,導致得不償失?畢竟眼下的局勢,來自軍事上的壓力的確夠大。之前僅是面對匈奴一個,就需要大漢傾盡全力,現在四方同時發難,陛下從何來的信心能夠穩勝?”東方朔說出了他心中最大的疑惑。

秦城沒有回答東方朔的問題,或許他自己也不知道這個答案,亦或是,這個答案實在是太過淺顯,說出來就顯得一文不值。秦城只是面朝天下,微笑道:“淮南衡山烽煙,因新法而起,我既然敢將新法抖出來,就已經做好了應對一切艱難困苦的準備。此番前去潁川迎擊淮南王衡山王,必一擊將其擊潰。”

說著,此時眼中裝著山、水與城的秦城,凜然道:“新法成,新學興,則我中華永世強盛。誰在這條路上擋我大漢,擋我秦城,我便親提大漢雄師,殺!”

。。。。。。。。。。。。。。。。。。。。。。。。。。。。。。。。。。。。。。。。。。。。。。。。。。。

劉徹為何敢讓天下烽煙四起,而處之泰然,八風不動?

說起來理由再簡單不過。

因為漢軍。

因為漢軍將士足夠強大,因為漢軍的大將軍征戰無數,未嘗一敗。

再說深一點,因為這些年來大漢為戰爭所做的各種準備已經到了可以收官的時候,無論是新法推行初現效果,還是邊城建設差幾完成。這些,都是劉徹信心的來源。

劉徹為什麼要推行新法?最重要的,還不是因為新法可以強國?國強了,軍隊強了,君王的雄才大學才能施展。

未央宮,劉徹獨自立於高閣之上,俯瞰著整個長安城。饒是經歷了眾多大事,早已修煉的內心古波不驚,此時劉徹心中也禁不住澎湃連連。

委實大漢現在的這盤棋,太大手筆了些。大手筆的體現之處在於兩個方面,一個是風險,一個是收益。這兩樣東西,最是讓有野心的男人著迷,劉徹也不例外。

看著偌大的長安城,劉徹喃喃自語:“昔日山東七王之亂,聲勢浩大,短短旬月進逼梁國,父皇不得不殺晁錯以平息諸王怒火,然終究不能控制事態,終究還是靠周亞夫領軍才擋住了諸王的兵鋒。前車之鑑,珠玉在前,朕焉能熟視無睹?但是現今的大漢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大漢,朕手中的大漢,兵強馬壯,區區幾個藩國,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反手可滅,朕何懼之?”

“諸方中匈奴勢最大,雖然邊城建設尚未完美,但已堪用。現如今的匈奴,朕有十五萬北軍鐵騎,良將無數,更有左右大將軍,邊郡李廣、樂毅。。。。。。遠遁漠北的匈奴,早已不足為懼。”

“縱觀大漢立國凡八十年來,局勢未有如今這般好,國富兵強,良臣在側,朕若是不趁此時機大定天下,威服諸邦,更待何時?”

“高祖,秦始皇。。。。。。朕未能生於大亂之世,但朕有幸立於天下大爭之時,朕這一生功業,為何就不能超越古人?”

劉徹看向遠方天與山相接的地方,負在身後的手青筋暴突,一字一句道:“朕,要做那,千古一帝!”

這一年,劉徹時年三十有三。

。。。。。。。。。。。。。。。。。。。。。。。。。。。。。。。。。。。。。。。。。。。。。。。。。。。。。。。。。

陽翌城外。

陽翌城守將公孫敖,坐鎮陽翌城半月,與淮南王衡山王聯軍大戰三場,小戰天天有,結果是平分秋色,城池始終牢牢握在漢軍手中。

這日入夜之後,不甘心只做守城之將的公孫敖,召集麾下精銳一萬,由心腹第一勇將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