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看法。
不過一直在張恪身旁的鄧文通卻微不可查的搖搖頭。
鄧文通的學識甚至超過張恪,當他把注意力放在賬目之上,很快就入門了。
“大人。恕我直言,要想在義州推行大清堡的做法,您至少要拿出一百萬兩銀子!”
一百?萬!
在場的眾人彷彿聽錯了一般。這位真敢說啊!
鄧文通面色嚴峻,給在場眾人算了一筆賬。大清堡屯田,農具、耕牛、種子都是張恪提供的,修築水渠道路也要張恪出錢,做工的還有工錢,匠師的津貼更是高得嚇人。至於士兵訓練更是燒錢,武器作坊也是一個大黑洞。
“義州的人口至少三倍於大清堡,農具種子耕牛少說要二十萬兩銀子,修築引水渠,打抗旱井,銀子就更多了。最要命的是大人您還規定第一年不收租子,第二年一斗,第三年十抽一。以卑職計算,按照這個方法,老百姓自然得利,可是光第一年,就要拿出五十萬兩白銀,不然休想推動。”
張恪這下子也傻眼了,就算有金礦,可是也掏不出這麼多的金子,這簡直就是燒錢啊!大明朝一年的歲入才多少,怎麼小小的義州就要花這麼多錢?
“姐夫,你是不是算錯了,屯田真這麼浪費錢,大清堡怎麼維持的啊?”
鄧文通頓時白了張恪一眼,敢情這傢伙才是真正不當家花拉的!
“大人,大清堡和鎮夷堡等地加起來才兩萬人。又是剿滅下山虎,又是幹掉了白蓮教,再加上朝廷的賞賜,這是多少銀子?”
是啊,張恪掰著手指頭算算,加起來差不多三十萬兩銀子,平均一個百姓頭上十五兩——令人髮指的數字!!!
短期大量的貨幣投入到了大清堡屁股大的地方,才讓幾乎不可能的政策推行下去了。真正獨當一面之後,張恪才知道是多麼僥倖。
“姐夫,原來的辦法真的行不通?”
“除非你能弄得五十萬兩銀子!”
張恪翻翻眼皮,無奈地說道:“算我沒問。”
提出建議的王多聞也傻了眼,張恪到底不是善財童子。
這時候胖胖的孫有光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張恪急忙說道:“孫老,你有什麼好主意?”
“好主意談不上,就是有幾句心裡話。”孫有光道:“大人,您愛民如子,老夫很佩服。不過老夫以為凡事過猶不及,要是讓老百姓過的太好了,他們也就不思進取。說句不客氣的話,誰兜裡裝滿了銀子,還捨得孩子去前線殺敵啊!”
張恪腦袋頓時打了一道閃電,沒錯,這可不是連農業稅都免了,種田還有補貼的後世。正所謂慈不掌兵,該壓榨還要壓榨。
“孫老,你說該怎麼辦?”(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速之客
只有大清堡的時候,張恪想的很簡單,那就是拼命讓百姓過得好,死心塌地的支援自己。掌管了整個義州衛之後,站得位置不一樣,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除了施恩,還要立威!
孫有光很廢柴窩囊的傢伙,不過勝在經歷得多,見識也就不一樣。
“大人,正所謂升米恩鬥米仇,就拿這些百姓來說,要是發給他們每家一百兩銀子,我敢擔保,要不了幾天一半的人都會往關內跑,誰還願意在苦寒之地受罪啊!說到底,要讓老百姓的日子慢慢變好,田租也不能一步降到底。”
聽了孫有光的話,張恪尋思半晌,從座位上站起來,整整衣襟,衝著老孫躬身施禮。
“孫老,一語點醒夢中人,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日後如何施政,還請孫老多多指點,張恪感激不盡!”
“使不得,使不得!”孫有光急忙攙起張恪,惶恐地說道:“我就是胡說八道,大人切莫當真。”
鄧文通同樣琢磨著孫有光的話,感慨地笑道:“孫老,你要是胡說八道,我們都該找地縫兒鑽進去了!屯田該怎麼辦,田租該收多少,您老給拿個主意吧!”
孫有光第一次享受萬眾矚目的感覺,老頭也有點暈乎乎的,他坐在位置上,翻看了一下鄧文通的計劃,一會兒點點頭,一會兒又搖搖頭。
足足看了一刻鐘,老頭才說道:“大人,這裡面如何分田地,如何重新劃分民冊,如何建引水渠,打水井都寫的極為詳盡,老夫就不多置喙了!不過在田租的問題上,最好提高到四成!”
多少?
鄧文通、沈嶽、唐光。包括張恪在內,全都傻眼了!遼東地主豪強的田租也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