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是,蔭補制度使得官宦子弟天生就比平民百姓具有優勢。若是以每三年考中六百名進士為計,等到這些人到了四五十歲之後,他們至少便可以蔭補一名子弟入仕,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官吏隊伍,哪怕稅賦再多,又哪裡能夠負擔得了?

“長明,你把事情說遠了。”高俅擺了擺手,示意其不必再往下說。蔡京已經好幾次流露出再改官制地意思,但是,每次都被他敷衍了過去。光是給中央官員改一個名稱無異於勞民傷財,換湯不換藥,包括元豐改制也是如此※以說,沿用了一百多年的宋朝官制根本動不得,一動便很可能觸動根本。攘外必先安內,但怎麼個安,這卻涉及到每一個人的利益。

範明哲臉色數變,最後只得保持沉默,書房中的氣氛便有些僵硬。

很快,金堅就把話題轉了過來,又議了小半個時辰,眾人方才散去。臨走前,高俅卻把範明哲留了下來。

“長明,你來自大理,雖然對我大宋的情況已經有所瞭解,但是,在有些事情上,你應該知道人們能夠接受的底線。比如當初的王荊公變法,雖然國庫一時是充盈了,但是,無論青苗法還是免役法,各地百姓受惠不多,但負擔卻大大加重了,之後更引來舊黨瘋狂反撲。如今看似行熙寧之法,卻是經過層層改良的,再者,反對最堅決的人,大多已經無法翻身,再加上行使這麼多年,胥吏早已習慣瞭如何運作那一套,所以說,真正的負擔還是在百姓身上。你若是真想動那一條制度,不妨好好想一想,如何才能不引起他人群起而攻之!”

聽了這些,範明哲緊繃的神情終於舒展了開來,深深一揖道:“相公放心,回去後我必定再考慮周詳!”

見人都走光了,高俅不由出了一口大氣。群策群力嘛,若是要改革,哪能真的靠他一個人?

黎陽盜禍的事情很快傳到了京城,朝廷上下震驚萬分的同時,趙佶也自然雷霆大怒。不是嗎,正當他趁著遼國困於內亂準備雄心壯志地收拾西夏的時候,突然冒出來這樣一件事,簡直就像吃飯時有一根魚刺梗住了喉嚨似的難受。

正當趙佶處於盛怒之時,黎陽縣令白強的第二道奏疏也遞到了政事堂。上頭除了老老實實地承認了自己的罪過之外,先是將一干胥吏把持縣政的情況老老實實敘述了一遍,然後又把三個前任全部扯了出來。白強好歹也是自己考中的進士,這一篇花團錦簇的文章便是出自他自己的手,但其中大意全是燕青暗示的。

蔡京起先並沒有太過在意,上書奏報之後再行請罪,這不過是老一套。但是,當看到其中一個名字時,他卻感到這是天公相助。張康國當初依附於他的時候,曾經借他的手提拔過這個堂弟,至於安插到哪個位置他並沒有在意,但是,他卻記住了那個人的名字。此時此刻,白強一口咬定前任收受不義之財,其中甚至還有盜匪的贓銀,這如何不令他如獲至寶?

正因為如此,對於是否要將奏摺轉呈天子御覽,政事堂的意見便出現了分歧。張康國自然是反對的,其原因倒也不全是因為他那個倒黴的堂弟,而是因為怕罪及自身。畢竟,若是單單貪贓也就算了,此事的重頭在於勾結盜匪,有了這一條,他的堂弟固然是前途盡毀,就連他自己也說不定會受牽連。

當發現爭不過蔡京之後,他只得在奏疏上找文章,最後眼前終於一亮。黎陽盜禍縣令固然脫不開干係,但是,白強還表明盜禍不止限於一地,而是河北諸府縣都時有發生,甚至還一一列舉了之前瞞報的幾樁大案,這其中涉及的官員幾乎全都是蔡黨中人。

果然,本就惱火的趙佶看了奏摺更是動了真怒,當蔡京和張康國在福寧殿爭執不下的時候,他突然起身一言不發地拂袖而去,這頓時讓兩人面面相覷。聽到這個訊息,託辭未曾一同覲見的高俅立刻上書,以河北盜禍嚴重為由,除問罪黎陽縣令之外,應罷斥前任提刑,另派一名得力官員前去提點河北刑獄,徹查盜禍一事。

奏疏一上,次日便有旨意,知大名府魏師中罷,提舉鳳翔上清宮蘇轍進端明殿學士,起知大名府,以原禮部員外郎李格非提點河北刑獄。

詔命一下,京城一片譁然,就連上書的高俅都沒有想到趙佶會下如此決斷。對於如今以新黨領袖自居的蔡京而言,這不啻是重重一擊。

手機小說網隨時隨地享受閱讀的樂趣!

第三十四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

對於蔡京而言,與李格非提點河北刑獄相比,無疑是蘇轍起知大名府更令人措手不及。儘管蘇轍在文名上略遜於乃兄蘇軾,但是,蘇轍在政治上卻走得更遠。早在元祐年間,蘇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