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知趣地再鬧下去,不但沒有孃家可資倚仗,到頭來還得吃虧。昇平公主畢竟是個聰明人,她趕緊調整了自己內心的情緒與表面的態度,乖乖地離開皇宮,返回了駙馬府。
就在公主回宮告狀之際,郭暖前去給郭子儀拜壽,郭子儀見他隻身而來,又有些暗藏不安,心中起了疑慮,一再追問,才問明瞭原由。郭子儀聽說兒子居然打了金枝玉葉的昇平公主,驚懼之餘,立刻命人將膽大包天的逆子用繩索綁了,親自押解上殿,到唐代宗面前請罪。郭子儀跪在殿下,叩頭稱罪,驚慌不已;座上唐代宗卻哈哈大笑,命左右扶起郭子儀,併為郭暖鬆綁,若無其事地開說道:“俗語說:不痴不聾,不作家翁。兒女閨房之事,何足計較。”郭子儀見皇上心存大度,不予追究,心緒也放寬了不少,稱謝回府後,仍然把郭暖痛打了一頓,以示教訓。從此後,郭子儀對唐皇朝更加忠貞不二,他的行為也帶動了一大批與他有關係的將領,忠心耿耿地為皇朝效命。
經過這一次的折騰與教訓,昇平公主好似脫抬換骨般地發生了改變,性情柔順,端莊賢淑,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循規蹈規地扮演著郭家媳婦的角色。
在她的教育下,他們的一雙兒女也都安份守紀不辱家風。兒子作到大司農,一生忠耿清廉,一絲不苟;女兒嫁給唐憲宗為後,就是歷史上以賢德著稱的郭太后,在唐憲宗駕崩時,她年幼的兒子唐穆宗繼位,宦官們要求她臨朝聽政,郭太后則稱:“昔武后稱制,幾傾社稷,我家世守忠義,非武氏之類也。太子雖幼,但有賢相輔之,何患國之不安?”而郭氏子弟在朝中為官的,也由郭太后之兄郭釗領銜啟奏雲:“為避嫌隙,臣請先率諸子辭官歸田。”郭氏家風,由於昇平公主的收斂從賢而流佈後代。因此,郭暖“打金枝”的故事也流傳後世,為人津津樂道。
同昌公主死後的冤案
同昌公主溫文嫻雅,既不放蕩驕縱,也不結私弄權,只因體虛多病而年華早逝,卻不料無端地給朝中留下禍患。因為她的死,二十多位御醫慘遭斬刑,親族三百餘人牽連入獄,朝中數十位大臣橫遭貶謫,弄得朝廷中一時烏煙瘴氣。而造致這一切的原由,竟然是她皇帝父親的一片愛心。
唐懿宗李推共有八個女兒,同昌公主居長,也是最受懿宗疼愛的一個公主。同昌公主閨名李梅靈,母親是號稱長安第一美人的郭淑妃。在李漼為鄆王時,郭氏是鄆王府中的一位待姬,因美俏絕倫,蒙鄆王垂青,生下了女兒梅靈;李漼貴為大唐天子後,水漲船高,郭氏被封為淑妃,梅靈則成了同昌公主。同昌公主從母親身生稟受了天生麗質,明眸秀靨,玲成可愛,而且性格溫順,善解人意,從小就被父親視為掌上明珠,母親郭淑妃也不出老,與二八佳齡的女兒站一起,竟象兩朵嬌豔的姐妹花,有了這兩朵花兒,唐細宗心滿意足,朝事之餘,幾乎全部時間都與這母女倆膩在一處,據笑逗趣,樂不知疲。
畢竟女兒大了不中留,唐跡宗無論怎麼鍾愛同昌公主,也不能把她永遠留在身邊,鹹通七年秋天,在皇父的百般不捨中,同昌公主還是離開了皇宮,嫁進了名門之後,新科進士韋保衡府中。出嫁時,唐統宗賜下的嫁妝簡直可以在韋駙馬家開一個百寶庫,有水晶雲母、琉璃玳瑁、犀角象牙、裝翠寶石等不計其數,更有衡世罕見的金龜、銀鹿、金錶、銀粟、如意枕、鶴鵲枕、龍鳳帳、九玉欽、琴瑟幕、文布巾、火蠶衣等,至於金銀錢幣、緩羅綢緞和豪華傢俱器皿,則更不在話下。這些東西搬到韋家後,韋家原本寬敝的府第竟裝擺不下,只好請來工匠,日夜擴建府第,才算把這一切安置下來。唐懿宗對同昌公主的寵愛,就此可見一斑。
韋保衡娶了這金枝玉葉的妻子,算是三生有幸,沾盡了光彩。兩年之中,幾乎不停的升遷,由翰林學士開始,升到郎中、中書舍人、兵部侍郎承旨、開國侯,一直到集賢殿大學士,年紀輕輕的就缺身於宰輔的高位了,這一切自然要歸功於他有一個好妻子,確切地說,是有一個好岳父。同昌公主本身也還算是一個不錯的妻子,不但容貌美麗,而且性情溫婉,乖巧宜人,絕沒有一般皇家公主那般刁蠻任性。韋家見娶進了這麼一位能給自家帶來無限榮耀和好處的高貴媳婦,自然上上下下樂不可支,在生活上儘量安排得極盡奢華、舒適,以免虧待了公主。出入有車輦,行止有僕人,簡直不讓她走動一下,生怕累著她、摔著她;吃的是難以想象的山珍海味,一道日常菜“靈消炙”,就是用喜鵲舌、羊心尖烹製出來的,吃一回就不知要斬殺多少喜鵲和肥羊,而這還算不了是頂好的菜;喝的則更為講究,如玫瑰露、凝霜漿、桂花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