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部分

郭家老小都喝羊奶,這還用不完。

清啞便用羊奶做點心,又教給廚房的媳婦和作坊的大師傅。於是連郭家下人也跟著沾光了;作坊里人多,只能今日供應這一班,明日供應那一班,隔三差五的,織工們也能嘗一嘗沒吃過的好點心。

郭家這些舉措籠絡了人心,在郭家做工的人感覺特別幸福:工錢高還在其次,這吃的伙食好,比在家裡強百倍——誰家沒事常吃豬羊肉?更別說那些點心了,你就有錢吃,也沒處湊齊那些材料來做是不是!也不能有空閒常去城裡買。

因此,不但先來的工人捨不得走,再不說熬兩年學了手藝就回家的話了,便是沒來的聽見這樣好差事,都求爺爺告奶奶託人找關係想要進來。無奈郭家現在招人可嚴格了,輕易進不來的。

說到這還有一樁奇事不能不交代,因為涉及郭家工坊規制改革。

在坊子做工的大多是媳婦姑娘。姑娘還好,媳婦有許多的牽掛和不方便:回家少了,跟男人在一起的機會就少了。家人看在那麼高工錢的份上,也能體諒,捨不得讓她辭工,只能熬著。可長久下來,必然影響夫妻生活。已經生了娃的還好,那沒生娃的可就急了,照這樣下去,不影響傳宗接代了?

於是,有個女工的男人想了個絕妙的主意:他花幾兩銀子買了個丫頭回來做妾!這多划算,錢也有人掙了,也有人為他暖腳生娃了,家裡家務活也有人幹了。

得知訊息後,那女工躲在牆角哭泣。

郭家從婆婆到媳婦到閨女都大怒!

吳氏是想到清啞,這情形太像清啞幫了江家後,結果江家另挑了媳婦,還想讓清啞做妾;蔡氏和阮氏因為自己身為媳婦,將心比心,自然看不慣這樣的事——哦,媳婦累死累活掙錢養家,做丈夫的不但不心疼還用這錢買小妾快活,這不是往女人心上捅刀子嗎!清啞是新社會的女性,不用說對這行為義憤填膺。

吳氏告誡那家人:要不把這妾給退了,就讓他媳婦回家。

沒錢掙了看你還納妾去!

郭大全親自上門去傳話。

他對那男人笑道:“我說兄弟,你真想得開!曉得不委屈自個。我郭家兄弟三個。撐起這麼大家業,從沒想要討個小老婆回來生養。你還怕你這家業將來沒人接手?”

說著目光在他屋內一掃,不過幾件破桌椅而已。

那男人羞愧萬分。囁嚅道:“總不能不養娃……”

郭大全道:“你急什麼!我二弟不也只有一個女娃,也沒說急著要討個小老婆回來生兒子。這女人生娃她也得趕時候不是,不是說生就能生的。你先忍忍。為了你這事,我們家要調整上工和休假的規矩了,總不能叫大家斷了香火,那時沒人敢來了。”

那男人見郭家這樣給面子,急忙保證把那丫頭送走。

這件事了結後。郭家調整了工人上工和休假的規定,保證每個成親的女織工每三天可以回家歇一晚,這空擋由未婚的女孩來替補。當然要加酬勞的。並且,還新規定了產假:凡是懷孕的女工可保留差事回家待產,等生產完再來上工。回來還有產期補貼呢。

這是郭家的經營策略:無論從忠誠度上,還是手藝的熟練上考慮。留住老織工很重要。總換人可不行。

新規定一出,女織工們都感激萬分,尤其是郭家為那家丈夫納妾的女工出頭,保護了她在家的地位,更令所有女織工感動。

從此大家不但用心做工,還把郭家當孃家和靠山一樣,有了煩難心事都願意和郭家婆媳說。

人心所歸,這兒彷彿成了女兒國。吳氏就是那女王。

清啞自然就是公主了,織工們提起來都稱“我們家姑娘”。

此意想不到的收穫。不必多說,且說眼前。

清啞和二嫂等人坐船久了,一路疏散活動往家走。

前面是綠竹夾道,直通向郭家院門。

清啞四下張望,雖然冬季草木凋零,但竹子卻依然翠綠。竹林中偶露出一角屋簷,上面停著一隻鳥兒歡快地鳴叫,再加一兩聲狗叫、稚童呼喚等,鄉村風味濃郁。

她不大出門的,一般出門也是從門前水上坐船離開。

算一算,走這條路居然是她穿過來後第一次。

想想忍不住微笑,覺得自己跟那些養在深閨的小姐也不強些。

她這麼想,阮氏可不這麼想。

她覺得小姑是嬌小姐,就不該輕易拋頭露面,尤其是在鄉下,因此不住催清啞“小妹,走快些!”說著前後張望,生怕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