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長生聽聞劉諶提及兵士之事,並未急於作答,反倒是沉吟片刻,問道:“王爺對三國之兵制,可曾有所洞悉?”此言一出,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起了一股探究的氣息。
劉諶聞言,眉頭微蹙,思索片刻後,緩緩道來:“我大漢兵制,多以強制徵兵為主,依戶籍、地域而徵,逃役者必受嚴懲。然亦有例外,如部分將領之部曲士兵,實行世兵之制,南中之兵,亦然。吾曾查閱典籍,魏國兵制,世兵為主;吳國則世兵制與世襲領兵制並行。世兵制者,即將一部分民眾自百姓中分離,世世代代,皆為兵卒。而世襲領兵制,則是士兵之將領,亦可世襲,此乃吳國獨有之制。”他的話語中,透露著對兵制的深刻理解,每一種兵制的特點,都如數家珍。
範長生聽後,不置可否,反問道:“王爺以為,這些兵制,究竟如何?”此問,似是在試探劉諶對兵制的見解,又似是在引導他深入思考。
劉諶聞言,神色凝重,細細思索一番後,方道:“徵兵制,兵源雖足,然百姓負擔沉重;世兵制,兵源穩定,但長此以往,士兵易生厭戰之心,影響戰力;世襲領兵制,私兵眾多,這些私兵,在真正對抗外敵時,戰鬥力往往有限。”他的分析,條理清晰,每一句話都戳中了兵制的要害。
言罷,劉諶自己亦感到,現有兵制,確存問題,然苦於無良策可解,只得拱手向範長生請教:“先生智謀過人,不知可有良策,以教我?”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範長生的敬仰和期待。
範長生聞言,微微一笑,道:“良策談不上,王爺心中,想必也已有數。三國為何實行現有兵制,無非是形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三種兵制,好處顯而易見,既解決了兵源問題,又未增大國庫支出。然士兵若無合理獎賞,戰鬥力必隨時間推移而直線下滑。此乃兵制之弊,亦是我們需共同面對之難題。”
他的話語,如同一股清泉,澆滅了劉諶心中的焦躁。劉諶聽後,心中豁然開朗,彷彿跟上了範長生的節奏,兩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答案——兵制之改革,勢在必行,然改革之路,卻需步步為營,謹慎行事。
範長生繼續說道:“王爺可曾想過,如何激勵士兵,提高其戰鬥力?獎賞制度,或許是一個突破口。合理的獎賞,既能激發士兵的鬥志,又能穩定軍心,提高戰鬥力。當然,這只是我的一些淺見,具體如何實施,還需王爺根據實際情況,權衡利弊,做出決策。”
劉諶聽聞之後,腦海中關於兵制改革的輪廓漸漸清晰,他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緩緩言道:“待過幾日,我將此次兵制改革的要旨整理成一份大綱,先生可否撥冗相助,為我們出謀劃策?”他的語氣中充滿了對未來變革的期待與對智者的敬重。
範長生輕輕頷首,話題一轉,將視線投向了更為實際的領域:“將作司之事,實則不難解決。待得農耕商貿漸入佳境,府庫充盈之時,招募賢才以充其職,自是水到渠成。”言及此處,他微微一頓,目光深邃地望向北地王劉諶,語氣中透出一絲凝重,“唯這民心所向,實乃棘手難題。當今三國並立,各自為政,各有生存之道,欲從民心層面壓倒對手,其路漫漫,困難重重。在下雖有些許淺見,但恐涉及敏感,還望王爺海涵,勿怪罪於我。”
劉諶聞言,爽朗一笑,如春風拂面,化解了室內的凝重:“先生何出此言,此處並無外人,但說無妨!”他心中暗自思量,隨即試探性地問道,“先生如此顧慮重重,莫非此事與黃巾亂黨有所關聯?”
範長生輕嘆一聲,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之色:“王爺睿智,一語中的。黃巾賊寇僅憑些微戲法與符水之術,便能號召數十萬百姓追隨,其背後必有可取之處。”說到這裡,他不禁感慨萬分,“只可惜其策略略顯粗糙,否則,今日之天下,或許已非我輩所能識也。”
劉諶點頭稱是,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道:“先生所言極是,此事確需深思熟慮。我欲設立間諜機構,亦需考量此等因素,否則,若新設之機構亦為金錢所蝕,與現今之司聞曹又有何異?”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現狀的憂慮與對未來的審慎。
言罷,劉諶又長嘆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自嘲:“皇兄倒是清閒,將這等爛攤子丟予我,這些問題,怕是得讓我數日難眠了。”他的言辭雖帶玩笑,卻也難掩其肩上的重擔。
範長生望著劉諶,眼中閃過一絲敬佩之色,他拱手作揖,言辭懇切:“王爺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功勞自當銘記於心,不可埋沒。”
接著,範長生的話語轉向了對黃巾亂黨的深入分析:“黃巾賊寇雖為亂民,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