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渾言罷,只見他輕輕蘸了些許茶水,於桌案之上揮灑自如,寫下兩個蒼勁有力的字,其餘眾人彷彿心領神會,紛紛頷首以示贊同。
次日清晨,魏國朝堂之上,朝臣們已完成了對陛下的朝賀之禮,氣氛莊重而肅穆。這時,安東將軍王渾挺身而出,步出班列,聲音洪亮地說道:“陛下,晉王殿下,前日吳蜀兩國聯手伐魏,致使我國損失慘重,兵馬折損無數。如今,我國已與蜀國締結和約,不宜再興兵戈。微臣斗膽進言,應整頓兵馬,蓄勢待發,出兵伐吳,以雪前日之恥,報我大魏之仇。”
尚書僕射裴秀聞言,亦步出班列,神色凝重地說道:“晉王殿下,此舉萬萬不可。經過連番大戰,我魏國兵馬已疲憊不堪,國力亦有所衰減,此時再次興兵,實非明智之舉。況且,若我魏國伐吳,難保蜀國不會趁虛而入,再次伐魏,此實乃勞民傷財之舉。”
王渾並未急於反駁,而是沉穩地說道:“陛下,據探子來報,吳國交趾地區已發動叛亂,此乃天賜良機。此時伐吳,雖不能一舉滅之,但若能攻下吳國江北的幾個重鎮,將來滅吳便指日可待,勝算大增。”
侍中馮紞亦發表己見,他緩緩說道:“雖然吳國內部已亂,但吳國尚有丁奉、陸抗等名將坐鎮,此等人物皆非等閒之輩。此時伐吳,恐怕難以取得戰果,反而可能勞民傷財,無功而返。”
中書令張華聽罷,心中再也按捺不住,他激動地站了出來,大聲說道:“爾等皆為佞臣,伐吳大計乃我國開疆擴土、揚威立萬之良機。爾等不思為國報效,卻在此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實乃可恥之極!”
張華言辭激烈,正欲繼續慷慨陳詞,卻被晉王以洪亮的聲音打斷:“張大人,慎言!朝堂之上,豈是爾等肆意妄言之地?”
張華聞言,只得悻悻然退下。此時,司馬攸知道自己該出面表態了,他挺身而出,聲音堅定地說道:“陛下,父王,兒臣自吳蜀伐魏以來,常常夜不能寐,心中時刻銘記著這份仇恨。若不報此仇,恐怕民眾會對朝廷大失所望,國威亦將受損。”
魏帝曹奐聽聞此言,目光轉向司馬昭,神色凝重地問道:“晉王,對於伐吳之事,你意下如何?”
司馬昭沉吟了片刻,神色凝重而深邃,隨後緩緩開口言道:“伐吳之事,實乃國之大計,關乎社稷安危,切不可輕率而定。我國雖已與蜀國締結和約,然蜀國之心,如同深海難測,不可不防。而今吳國內部已生亂象,此乃天賜之良機,若不趁機伐吳,恐錯失千秋功業。孤意已決,東線由徵東將軍石苞統率大軍,攻取濡須要地;西線則由司馬駿將軍領兵,攻取夏口重鎮。本次戰事,重點在於攻取濡須,望眾臣群策群力,齊心協力,確保戰場之事不受絲毫拖累。”
司馬攸聞聽司馬昭做出如此決斷,心中頓時大喜過望,連忙挺身而出,慷慨陳詞:“父王,兒臣願請纓前往東線,披荊斬棘,建功立業,以報父王栽培之恩!”
晉王司馬昭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飽含深意地看了司馬攸一眼,緩緩說道:“攸兒有此壯志雄心,勇氣可嘉。孤再派安東將軍王渾及中書令張華協助於你,望你等三人同心同德,共謀大計,切不可辜負孤的一片心意!”
朝堂之上,眾臣聞聽此言,皆紛紛恭賀晉王決策英明,有方有略。魏帝曹奐雖然心中頗感不悅,但奈何此時晉王權勢滔天,他亦無可奈何,只得默默忍受,心中暗自思量對策。
在襄陽北地王府的幽靜庭院中,陽光斑駁地灑在青石板上,劉諶與範長生正對坐於棋盤兩側,手談一局。範長生輕捻一枚棋子,緩緩落下,同時開口道:“殿下,成都那邊的叛亂,不知如今情形如何,您竟絲毫不顯焦急?”言語間,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
劉諶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他輕輕擺弄著手中的棋子,回答道:“不過是些跳樑小醜罷了,朝廷之上,忠臣良將如雲,想必這幾日之內,便會有捷報傳來。”他的聲音平和而堅定,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恰在此時,一名下人匆匆步入,打斷了二人的對弈,稟報道:“沐將軍求見,有要事相商。”
劉諶聞言,嘴角笑意更甚,轉頭對範長生道:“先生,你看,這不,訊息就來了。”言罷,他示意下人引沐坦進來。
沐坦步伐穩健,快速步入屋內,行禮後,神色凝重地稟報:“王爺,先生,密探來報,成都叛亂已被平定。車騎將軍吳懿、牙門將軍田續因率兵謀反,已被正法;安平王劉理被幽禁。只是此次叛亂中,輔國將軍劉循及其長子不幸戰死。”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