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散盡,劉璿緩步踏入御書房,神色間流露出幾分意興闌珊。黃慶見狀,趕忙趨前,言辭間滿是謹慎:“主子,遷都之事如此倉皇定奪,恐生不測風雲啊!”
劉璿聞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眼眸中閃過一絲銳利:“朕那弟弟劉諶離宮之時,欲言又止,真當朕愚昧無知?你去,將董宏喚來!”
不多時,司聞曹主事董宏匆匆步入御書房,躬身行禮。劉璿端坐龍椅,目光如炬,沉聲問道:“董愛卿,近日司聞曹可有察覺何異尋常之舉動?”
董宏聞言,眉頭微蹙,沉思片刻後,搖了搖頭,低聲道:“臣並未發現有何異樣。”言罷,頭顱低垂,似有難言之隱。
劉璿見狀,怒氣陡生,拍案而起:“昔日魏國使者遇刺,現場遺落司聞曹令牌;吳國使者亦遭不測,恐亦與爾等有關。究竟是爾等所為,還是他人盜用令牌,朕暫且不究!然時至今日,你竟無一絲答覆?”
董宏聞言,身形一顫,趕忙回道:“回陛下,臣已多次派人打探,那些令牌持有人早已蹤跡全無,恐已遭不測。臣又對司聞曹內部進行了詳盡調查,發現多人失聯,臣擔憂更有司聞曹令牌流失在外。臣正竭力追查,未料陛下問及,只得據實以告。”
劉璿冷哼一聲,不耐煩地揮了揮手:“你還算老實。近幾日,給朕盯緊了王爺、大臣及世家大族之動向,遷都之事,恐有人蠢蠢欲動,意圖不軌!”
董宏領命,躬身而退。待其離去,劉璿轉而看向黃慶,神色凝重:“你亦安排人手,暗中調查。朕不需要阿諛奉承之奴才,要的是能替朕辦事之人!朕倒要看看,究竟有哪些人敢在此刻跳出來!”
黃慶聞言,心中一凜,趕忙應聲:“是!”言罷,轉身離去,步伐匆匆,似生怕耽擱片刻。
御書房內,隨著黃慶的身影逐漸消失於門外,一時之間,空氣中瀰漫開一種難以言喻的靜謐,彷彿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恰在此刻,一名身著黃衣的小宦官悄然步入,輕聲稟報:“有北地王的信件呈上!”
劉璿聞言,雙手接過那封承載著北地王劉諶心意的信件,緩緩展開,細細品讀。信中,劉諶詳述了欲在襄陽等五郡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舉措,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其雄心壯志躍然紙上。劉璿閱畢,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狐疑:先前不是已授意他自主決斷嗎?為何此刻又特地修書一封?
直至讀到信末,劉璿的眉頭才漸漸舒展。原來,劉諶在信中懇切地寫道:“臣弟在襄陽為政,步步艱難,改革之路恐多宵小阻撓。望皇兄能賜臣弟夫人及子女封地三千戶,以保他們生活無虞,臣弟將感激涕零!”言罷,劉璿不禁啞然失笑。這分明是劉諶怕自己心生疑慮,特以此信表明心跡,名為討要封地,實為給自己吃了一顆定心丸。
念及此,劉璿心中不禁感慨萬千。若天下王爺大臣皆能如劉諶般忠心耿耿,該有多好!只可惜,世事難料,人心難測。
於是,劉璿提筆揮毫,一封詔書頃刻而成。詔書中言:“北地王劉諶,在其治下可便宜行事,如有不從者,先斬後奏,無須請示!”詔書畢,即命小宦官火速送往襄陽。隨後,劉璿又另起一詔,賜崔氏封地三千戶,以踐劉諶之請。
在襄陽的劉諶,很快便收到了那封詔書,心中頓時安定下來。這幾日,他因與魏永寧談及太平道之事,思緒漸漸開闊。魏永寧的祖母乃是張角之女,對此劉諶頗感興趣,兩人常常徹夜長談。魏永寧既欣喜於劉諶的傾聽,又覺他有時不解風情,心中不免生出些怨懟,偶爾會懟上劉諶兩句。而劉諶滿心都是改革大計,對魏永寧的小情緒渾然未覺,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謀劃著未來的施政之路。
魏永寧後來察覺到,劉諶已然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政策世界裡,他也只能無奈地搖搖頭,繼續協助劉諶研究那些繁瑣的政策條款。偶爾,他也會插上幾句,提出自己的見解。就這樣,時間如白駒過隙,幾日轉瞬即逝。
這一日,魏永寧正趴在書桌上,有些迷迷糊糊的,突然聽見劉諶大喊一聲:“成了!”魏永寧心中一喜,他知道劉諶的政策終於規劃完畢了。正欲起身檢視,卻見劉諶就要吩咐下人去喊範長生。魏永寧一把拽住劉諶的耳朵,笑道:“還不快去休息,你這個樣子怎麼和先生討論大事!”
待劉諶離去後,魏永寧拿起劉諶寫完的政策細則細細品讀。看了一會兒,他又忍不住倦意,趴在書桌上,沉沉地睡去了。
兩人這一睡,竟直接睡到了傍晚時分。劉諶回到書房,見魏永寧還趴在書桌上沉沉地睡著,便輕輕給她披上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