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前哨部隊的將領,正是本次伐吳請纓出戰的司馬攸與張華。兩人心懷壯志,誓要在此役中奪取頭功,以彰顯自己的英勇與智慧。儘管安東將軍王渾苦口婆心,屢勸不止,他們仍毅然決定帶領五千兵馬,以急行軍之速,直逼濡須城下。
抵達目的地後,司馬攸敏銳地察覺到吳軍並無任何動靜,心中暗自思量,這或許是天賜良機。於是,他迅速下令安營紮寨,準備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然而,就在這片刻的安寧之中,吳軍卻如猛虎下山,丁溫率領精銳之師,出城衝殺而來,打破了魏軍的寧靜。
司馬攸與張華雖初出茅廬,戰場經驗尚淺,但他們深知士兵士氣的重要性。一旦士氣喪失,軍隊便如一盤散沙,必敗無疑。因此,在短暫的混亂之後,他們迅速調整陣形,試圖穩住陣腳。然而,吳軍士氣正旺,如日中天,魏軍雖奮力抵抗,卻仍節節潰敗,形勢危急。
中書令張華眼見局勢不妙,心中焦急萬分。他深知,此時若無人挺身而出,魏軍恐將全軍覆沒。於是,他毅然喊道:“二公子,你快回去請求援軍!屬下拼死也要阻住吳軍,為你爭取時間!”司馬攸聞言,心中一凜,瞬間明白了張華的用意。
於是,司馬攸迅速帶領兩個親隨,策馬狂奔,向後方的大部隊報信。他們抽打著自己的戰馬,戰馬吃痛,嘶鳴著奮力奔跑,速度明顯快了起來。一路上,司馬攸心中默唸著:“只要我報信及時,這一部分出城的吳軍必定有來無回!”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司馬攸便看到了大部隊正在徐徐前來。他再次抽打戰馬,心中充滿了期待與希望。他彷彿已經看到了自己此次報信將讓吳軍大敗一場的壯觀場景,自己的功勞簿上又將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世子之位,也離自己越來越近了。
鎮東將軍石苞與安東將軍王渾也看到了遠方來了三個人,心中一凜,知道前方估計已經爆發了戰況。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報信的正是司馬攸。
就在雙方即將接觸的時候,旁邊的草叢中突然竄出三個人。他們穿著吳軍的衣服,但口音卻是洛陽附近的口音,顯得格格不入。三人彼此對視了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之色。然後,他們迅速從草叢中站起來,張弓搭箭,連續幾箭射出。司馬攸應聲落馬,栽倒在地。
石苞大驚失色,這已經是第二次了,晉王的兩個公子都在他的地盤出了事!他迅速安排人馬來抓這三個人,然而待來到跟前時,三人已經服毒自殺,死得乾淨利落。石苞心中悲痛萬分,他迅速安排人救治司馬攸。而王渾卻對此次的刺殺起了疑心,他安排人專門來檢查這些刺客。雖然他們表面上是吳軍,身上也有解煩營的腰牌,但這三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魏境,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王渾將此事記在心裡,決定日後再查。
幾名將校迅速將司馬攸救下,只見他斷斷續續地說道:“支援……前軍!”然而,待石苞率領大軍趕到戰場的時候,丁溫已經提前得到訊息,退走了。此戰雖然魏軍損失不多,但司馬攸受重傷卻成了石苞的心病。他深知,司馬攸的受傷無疑讓自己在晉王司馬昭的心中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當石苞將司馬攸受重傷的訊息傳回洛陽的時候,司馬昭勃然大怒。他大罵石苞飯桶,無能至極。然而,石苞畢竟在揚州地區都督多年,功績顯赫,司馬昭不敢貿然對其動手。他思慮再三,只得讓安東將軍王渾將司馬攸送回來。
待司馬攸回到洛陽時,晉王看到他的傷勢,忍不住老淚縱橫。司馬攸雖然只是受了箭傷,但箭上有劇毒,傷口已經被感染,皮肉外翻,慘不忍睹。他已經被折磨得無法言語,只能躺在床上苟延殘喘。晉王心中悲痛萬分,他深知,這個年輕有為的子孫,恐怕再也難以恢復往日的英姿了。
王渾看到司馬昭的情緒處在爆炸的邊緣,心中忐忑不安。他沒敢多說話,匆匆回到府上之後,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下來。他深知,此次司馬攸的遇刺並非偶然,背後必定有更大的陰謀。於是,他迅速覲見了晉王夫人王元姬。
王元姬早已經知道司馬攸的傷勢,剛剛哭泣了一段時間,聽到王渾拜訪,對王渾的拜訪有些詫異。但她還是收拾了一下自己,禮貌地接待了王渾,並請他進屋詳談。王渾戰戰兢兢地說道:“稟娘娘,此次二公子遇刺,臣感覺有些不解之處。望王后明察!”接著,他將心中的疑惑一一向王元姬訴說。
王元姬聽完之後,陷入了沉思。她深知,此事關係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等了一會兒,她緩緩說道:“王大人,你的見解妾身知道了。但是王大人後續就不要參與其中了,妾身